齐物论第二:人生就是一场大梦(7)

庄子讲述完子綦师徒的这段学案,忍不住要发表长篇大论的感想。上接第一篇《逍遥游》里的“鸟儿问答”起的话头,继续申论“小大之辨”——

有大智慧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锱铢必较;有大智慧的人说话,中气十足、气场强盛,耍小聪明的人开腔,烦琐细碎、婆婆妈妈。如果不能大而化之,势必沦为小而病之。这样的人即使入睡了,仍是魂梦交错、心事过重;睁开眼则是忙忙碌碌、蝇营狗苟。与外界环境接触应对,就会整日盘算、工于心计。时而犹豫迟疑,时而高深莫测,时而诡秘阴毒。只要他们不怀好意,小恐露怯,大恐事发,不是提心吊胆,就是失魂丧魄。

他们的心思,动如射出去的弩箭,专门窥伺别人的是非以便攻击;静若阴魂不散的诅咒,默默地等着咒语应验的那一刻。如此处心积虑、狼争鼠斗的结果,使得他们精神衰微,像秋冬的草木一样,日益消毁。他们沉湎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返璞归真,使得他们心灵闭塞,像被绳索缚住了一样,日渐颓败。那颗老化枯竭的心,没有办法再恢复阳元。

他们欣喜、愤怒、哀鸣、享乐;他们忧虑、叹息、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欲张狂、姿态造作。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也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彼”之种种,也就没有“我”;没有“我”,“彼”也就无从体现。“彼”与“我”关系是如此的亲近与密切,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是由什么东西所造成。仿佛冥冥之中有个“真宰”。尽管看不到它的行迹,但我们可以从它的行为中得到验证;尽管看不见它的形体,却能感知到它的真实的存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