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的生死契约(8)

其实,早在这次与梁启超会面之前的一年,即 1897年,杨度就经常非议梁启超的老师康长素,以至于遭到同门师兄针砭。王闿运的大儿子王伯谅劝杨度,你这般藐视康长素一辈人,恐怕最终还是比不上康长素。杨度并不服气,以为师兄不够知音,不知道自己早已不屑俞樾、康有为等人的著作。杨度说:我既不敢轻视天下士,也不敢妄自菲薄,有成与否,要等到年老皓首才能见分晓。

俞樾( 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教育家,著有《春在堂全集》。曾经先后主讲过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等,海内外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号称“门秀三千”,门弟子有后来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等。

杨度不屑于俞樾、康有为等人的著作,除了在学问上自视甚高之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他并不准备做一名经师。在王闿 运门下几年,杨度除了钻研传统的经史之学,还经常与老师联床夜话,甚至同榻而卧,纵论古今风云人物、历史兴衰起伏,慨然以经营天下为己任,其志向又岂是一经师所能涵盖?

这个经营天下的学问,在很多人的笔下与嘴上,被说成是一门神秘的学问--帝王学。

什么是帝王学?简单地说,帝王之学就是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一统天下的学问。它的要点是:物色(选择)非常之人,设计非常之谋略,建立非常之功勋。被辅之人可以是一国之君,也可以是有帝王之才的其他人。崇尚这门学问的,称其为“帝王学”;鄙视这门学问的,则贬称它为“帝王术”。一个强调“学”,一个强调“术”。两者有何差别?任何“学”都多少还讲一点终极关怀,而“术”则只讲通达权变,毫无定则,纯属工具理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