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的生死契约(6)

湘军后代,帝王学的传人

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他于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初三( 1874年元月 1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镇石塘村,是名副其实的湘军后代。他的祖父杨礼堂参加湘军李续宾部,任哨长,正四品都司衔。他的大伯杨瑞生随其父参军,父子同在一营。后来,杨礼堂阵亡,杨瑞生死里逃生,并由军功升为总兵(军分区司令员),先后驻归德镇、朝阳镇等地。杨度的父亲杨懿生是杨礼堂的第三子,天资聪明而身体虚弱,在家耕读,冬闲时或遇乡有红白喜事,参加木偶戏班,在里面吹吹打打。后练武术,身体渐强。因父兄在湘军中颇有影响,便进入曾国藩幕。据记载,杨懿生“具文武才,居曾文正幕有盛名”。杨瑞生还为他捐了个候补知官。不幸杨懿生三十出头就去世了,留下杨度兄妹三人。

杨度有兄妹三人,自己居长,另有弟弟杨钧,光绪七年( 1881)七月初九日生,派名承冕,字重子,号白心,后为书画家;妹妹杨庄,字少姬,又作淑姬,后成为湘潭著名的才女。

一那一夜的生死契约父亲去世后,杨度兄妹得到伯父杨瑞生的接济照顾。可以说,是伯父杨瑞生将他们养育成人的。杨家前辈以武将起家,杨瑞生希望后代以文章经济天下,从杨度这一辈开始,培养“书香门第”,所以不惜成本,高薪聘请老师在湘潭老家开办家塾,教授弟子,让杨度兄妹三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说,当年杨家每年的租谷是三百石,杨瑞生拿出一百石聘请塾师,可谓舍得教育投资。后来,杨瑞生又将杨度三兄妹接到归德府中。在这里,杨承瓒改名为“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还练拳习剑,骑马射箭,并随伯父外出游览,接人待物,大受锻炼。为了使杨度的科举之路走得更顺畅, 1892年,杨瑞生花钱为杨度捐了“监生”的功名,使杨度绕过竞争激烈的生员考试,直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1894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度参加顺天乡试,一试而中,成为一名举人,获得了“正途出身”的第一张入场券,可谓少年得志。 1895年,杨度入京会试,这次运气不算好,未能联袂成进士。不过,当时考进士一次成功的是例外,几次才中的很正常,甚至有垂老都不中的。 1895年杨度进京入试的这年,正值康有为联络各省举人公车上书,杨度也参与其中。

杨度后来名声很大,奇闻逸事流传很广。奇闻逸事流传多了,便成了传奇。传奇多了,便遮盖了历史的真相。以至于时至今日,要想了解有关杨度早年生活的真实场景,依然要从各种传闻中辟出一条路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