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陶炼要旨(9)

再举印度的复兴为例以讲明此意。印度之复兴与否现在虽还很难讲,印度以那么多的阶级,那么多的种族,种族之间且有不好的感情,同时又有那么复杂的宗教信仰,但是印度的民族运动实在很光荣、很伟大。印度本来被英国统治得厉害,而甘地所领导的这种民族运动差不多折服了统治它的英国人。我说这个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印度的种族阶级宗教虽多,而其运动能统一,在大体上说它各方面的隔阂都能化除。再则说英国虽然统治了印度,而印度赖甘地的领导,发生了很大的力量,简直让英国人不能不屈服,这个民族运动够多么厉害!虽然印度民族复兴的话现在很难讲,可是印度人已经算是活起来,已经很了不起——一个被宰割的民族能有此伟大壮烈的运动真正了不起!它这种运动,其民族可谓由死而活。此处我们要注意:它也是慢慢重新找回来的,而不是传统的。最清楚的让我明白这一点,是在看《甘地自传》的时候。我们看《甘地自传》的时候,或看其他关于记载甘地的事情的文字,如果我们留意,则可看出他做学生的时候,曾经唾弃过他的宗教,曾经表示反抗脱离他的宗教,后来他对他们古人的精神才慢慢地一步步地去接近。甘地在开头并不带多少印度古人的精神,他是愈来愈往印度古人的精神里走。他起初为表示离开旧的东西,曾经故意买肉吃、买酒喝(印度宗教不准人吃酒肉)。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经极力学做英国的绅士(Gentleman)。他做律师的时候,才开始反抗英国。无论从形式上说从精神上说,他开始并不是宗教家,并没有传统的思想,甚且与印度的旧精神全不相近;到后来他才一点点的找回来,一点点的重新认识。逼着他认识印度古人精神的是一个实际问题——印度对英国的问题。这个问题压在他身上,使他不能躲闪,并不是他事先带有某种色彩,被色彩染成了一个怎样的人;他本来是一个极活泼的极有力量的人,隐隐的不自觉的有印度古人的精神在。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泼有力的人,对问题必有其生命的表示;甘地既有实际问题逼迫他,所以让他一步进一步的发挥印度古人的精神来做他应付英国人的压迫与统治的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不合作”“无抵抗”(这两个名词都不好,不足以表示印度古人的精神)。这个运动是一新发明,而其精神确是印度古人的,不过经甘地发见之后以新的做法演之而已。他以印度古人的精神,在这么一个问题上发挥,成功为这么一个事实。他那种精神就是所谓印度的宗教精神。他这种民族运动表现其民族精神愈来愈彻底,愈来愈让人钦佩,愈来愈让英国人折服。如果是一个传统的宗教,大概是不行的;如果甘地一上来就是一个合格的宗教家,这个人大概也就没有多大用处,恐怕绝不会做出这么一个惊人的民族运动。这是前边所说老根发新芽很好的一个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