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鲁宾的妥协与执著

小结:鲁宾的妥协与执著

与马克·扎克伯格类似,安迪·鲁宾也属于工程师创业的典范,所不同的是,他并不总是主导创业进程。

鲁宾的两次创业经历,从一个侧面阐释了创业者在创业型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

第一次,鲁宾被Danger公司董事会“下课”。他对此颇为淡然,既然已经完成创始人的使命,为公司争得一席之地,离开也未尝不可。所谓“术业有专攻”,鲁宾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发明创造,经营管理不是他的专长,他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与精力,把公司交给董事会不是更好吗?

正是有了勇敢的放弃,才得以从纠缠不清的泥泞中起身,投入新一轮的创业。

过去的积累会成就现在的事业,这句话对鲁宾来说颇为适用。在苹果、通用魔术、Artemis、Danger等公司的工作经历,使鲁宾能够以全面而专业的眼光审视手机行业,从而研发出Android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以前的同事组建为创业团队,而老同事兼老朋友史蒂夫·帕尔曼无异于创业导师。每个创业者身边都应该有一个良师益友,对于安迪·鲁宾来说,史蒂夫·帕尔曼正是这样的人,他的角色有点类似于扎克伯格身边的肖恩·帕克,以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教训给出切实指导。与扎克伯格不同之处在于,安迪·鲁宾并没有一个相当于萨瓦林那样善于“找钱”的搭档,而单凭鲁宾个人的财力和史蒂夫·帕尔曼的资金支持,Andriod系统无论如何难以做大。

作为发明家的鲁宾追寻的是将科学发明付诸市场化产品的可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作为创业者的魅力。因此,他总是处于缺钱状态。每个企业都做不大,或者刚开始就拱手让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安迪·鲁宾为何将Andriod卖给谷歌:他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否能够普及应用,而非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这样的创业者可能有无穷的思路或灵感,不用多少周折即可将之变为产品,但是,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却是他们的软肋,找到一棵大树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