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6)

李小龙的“唯我独尊”

功夫片为世人所知是在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四部半功夫片让中国功夫名扬天下。但第一部做海外正式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现在看来,李小龙的出现是超越那个电影时代的,截拳道的根本思想是解放思想,他的海外经历和教育背景促成了他对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革新。

一部《唐山大兄》,将当时香港流行的古装刀剑变为时装拳脚。李小龙的武功中西合璧,有中国咏春拳的功底,也加入了西洋拳击的拳法、步法以及日本空手道和韩国跆拳道的腿法等。他自创的截拳道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格斗体系。

截拳道理论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追求“认识自我”和“解放自我”。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武学只是走向“自我解放”的道路之一。那么,当李小龙用电影传达这种精神时,我们自然看到一种完全个人主义的武打风格。①

1. 拳脚打斗的唯我独尊。在他的影片里,武打动作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众多配角乃至反一号的动作,要么很软很丑,要么又慢又呆,唯独李小龙的拳脚既快又美。或许是为了演绎截拳道的全新性,影片中的武打情节完全呈现李小龙的“鹤立鸡群”。例如:《唐山大兄》中的决战,韩英杰的徒手打斗依然是传统邵氏的“猫抓”加跳跃,与李小龙快、准、狠的自由搏击显然不在一个时代;《精武门》、《龙争虎斗》中李小龙以一敌百的武打场面,他赤裸上身,神色激愤,周围的武行完全沦为“沙包”。

2. 武器使用的人无我有。双截棍、短棍等,这些在以前的香港武侠片中极为少见的武器,从李小龙的《精武门》开始风靡世界。除了《唐山大兄》,他的每一部影片几乎都会对这些兵器的技战术应用加以展示,如《精武门》中勇闯日本道馆“以一敌百”的棍花,《猛龙过江》中在后院单对单演示双截棍的棍把、链条等用法,《龙争虎斗》中地狱打斗时短棍的使用。这些武器因为少见,所以具有了新奇的银幕效果。《死亡游戏》里,李小龙可以用鞭杆打败对手的短棍,也可以用双截棍打败菲律宾棍王的双截棍。

3. 表演风格的特立独行。当时香港武侠片的表演风格脸谱化倾向严重。王羽一旦开战,必定一脸严肃,一副苦大仇深的玩命形象。而李小龙中西合璧的性格与他自由奔放的表演达成一致:握拳抹鼻的威武、打斗时的怪叫和弹跳、拎起裤腿的细节、诙谐憨厚的笑容、双眼下垂的严肃、撇起嘴角的不屑一顾、受伤后的舐血、格斗中的轻松自然等,这一切在当时的香港武侠片的表演传统里,都具有开创意义。所以,正如电影学者汤尼·雷恩所说,无论是罗维导演的《唐山大兄》还是《精武门》,只有李小龙是唯一“作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