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动作导演”(4)

武打与动作本属体育运动形式,其蕴涵的人体美、运动美均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然而,经过电影艺术设计后的武打动作则渗透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这种艺术化的武打已不止为打而打、为好看而打,其中蕴涵着设计者与创作对象的交流,是一种“本质力量的再现”①。

武打动作艺术化的理念发端于古代武侠文学中的武功描写,其形式源于戏曲的“唱念做打”和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完善于武侠电影创作中武术师傅与导演、演员、摄影之间的磨合,并伴随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走向成熟和多元。

因此,从功能角度讲,动作设计在电影表达体系中肩负着娱乐审美、塑造角色、叙述情节、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等功能。

动作场面的属性

中国武侠动作片经过近90年的发展演变,动作场面千姿百态,这是动作设计不断创新的结果。那么,这些动作场面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呢?

1. 审美的独立性。武打动作在银幕上的展现,从电影本体的动作性而言,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武打动作在观众与银幕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纯粹的感官关系。正如卓别林的无声片,透过其滑稽的身体语言,观众一样可以读懂剧情和人物。武侠动作片中的武打动作与光、影、声、画结合后,同样具有了审美的独立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属性,武打动作才成为国际通用的电影语言。

2. 武打的双重性。电影是虚假性与逼真性的结合,这决定了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动作也具有虚假与逼真的双重性。就其虚假性而言,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基本都是事前套招、排练后的再现,是一种仿真性表演,所谓完全不套招、不设计的真打实斗只是一种创作观念;就其逼真性而言,武侠电影中的动作打斗均以真实性为追求,企图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加工,达到一种艺术化的真实感。因此,动作导演必须平衡好真实与虚假的关系,力求在故事情节的逻辑关系中将武打动作合情合理地“镶嵌”在人物与情节之中,尽可能地让影片中的所有武打动作发生得理所当然又精彩夺目。

3. 武打的戏剧性。在电影实践领域,动作场面统称“打戏”或“武戏”。矛盾冲突产生的戏剧性是主流电影叙事的根本,因此所谓打戏的关键是“戏”。正如资深动作导演董玮所说:“‘打’是必然的元素,‘为什么打’是戏剧的张力。”①只不过相对于文戏而言,武戏更强调表达方式上的动作性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抗关系。从根本上讲,动作设计的创作原理是戏剧性,这是评价武戏导演水平高低的核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