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时说过一番话:“台湾不是日本人遗留给我们的,更不是战利品,是台湾同胞五十余年血汗所累积,是全国千百万军民先烈血肉的牺牲,从日本人手中争取回的,我们若不把台湾弄好,非但给日本人讥笑,更何以对先烈?对后代子孙?”
陈诚初掌台政,政治与经济各方面问题重重,少数台独分子正从事“独立”、“托管”活动,金融动荡,物价高涨,学潮澎湃。当务之急,是稳住情势,安定人心。陈诚做了好几件颇具开创性的大事,如实行“三七五减租”(按:指耕地佃租不得超过全年主要产物收获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此举限制了地主的收入,保护了佃农的利益)、改革币制、粮食增产及实施地方自治等。其中,“三七五减租”与改革币制两项,被认为是战后台湾由贫困走向小康的起步阶段。
陈诚借鉴以往任湖北省主席时实施过的“二五减租”,实质精神与“三七五减租”相近。陈诚表示,租佃制度本来就应废除,但这种制度由来已久,一方面不希望以暴力手段解决土地问题,加上当局没有足够资金收买或者征收这些土地,故只好改革现行租田制度,以阻止有钱人利用土地投机牟利。为避免人亡政息,陈诚还透过“立法院”,通过了“耕地‘三七五减租’减租条例”。根据事后统计,实施减租后佃农的地租减少,平均收入增加了30%,而且佃农努力增产增加的收入全归自己所有,因此实际增加的利益远超过这个比例。
改革币制,也是陈诚对台湾的重要贡献之一。陈诚主导的金融改革完成以后,原本扰乱金融秩序的投机事业不复发生,金融活动纳入常轨。台当局币信巩固,物价平抑,使得台湾逐步脱离战后贫穷阴影,走向经济复兴之路。台湾能有日后之经济起飞,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陈诚实有奠基之功。
走出大陆失败的阴影后,陈诚对蒋介石贡献良多,不论于公于私,都无愧于蒋。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对美国多有顾忌,担心在国共内战失利且美国放弃援助的情势下,去台湾会对其不利,故多次对莅台踌躇裹足。蒋介石此时的复杂心理,陈岂能不知。5月11日,陈诚给蒋介石发去电报,电文说:“职意钧座应即飞台。又钧座行动,似不必秘密,以示自由且因我国一切组织松懈,与限于法令,亦无法秘密也。职陈诚。”隔了四天,蒋介石仍未置可否,陈诚又去一电催促:“??乞钧座径飞台北,一切不必顾虑。”他以电报向蒋介石保证安全,暗示蒋可免除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后蒋于1949年12月10日撤到台湾。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复行视事”。复职后,为投桃报李,提名陈诚为“行政院院长”,一则回报陈诚半生戎马之耿耿忠心,二则回报陈不断催请撤退台湾以及对自己切身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