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企业不能总是埋怨

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国家、社会的财富。国有企业创造的财富是不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民营企业创造的财富是不是中国的财富?无论怎样,最后是不是社会的财富?如果制约它,我们的发展就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不能总是埋怨,而要适应环境,做自己该做的,用实力说话。

——摘自2009年12月蒋锡培在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是经济界讨论的话题。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直言:“对民营企业、对商人的歧视几百年、上千年前就有,现在依然有,一万年以后还是如此,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与其他民企一样,即使远东戴着“红帽子”,即使蒋锡培是红色民营企业家第一人,远东在政策和体制环境上也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1992年,范道电工塑料厂改制戴上“红帽子”,去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时公司名称要改,蒋锡培最初申报的企业名称是无锡苏南电缆有限公司,但工商行政管理局说,苏南比无锡大,怎么能排在无锡后面呢?没有通过,于是就另外起了一个名字——无锡市远东电缆厂。“当时叫远东,就是觉得大气,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蒋锡培说。

到了1997年远东和4家国企合作时,最初蒋锡培希望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注册,叫中国远东电缆有限公司,但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原因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干部说“远东”有殖民色彩。最后没办法,只能回到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叫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起一个公司的名字就费了这么大劲,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民营企业办一件事情的难度。通过这次经历,蒋锡培从创业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几年就改变。说到底,民营企业的发展要适应现实的经济环境,抱怨无用,还得顺势而为,灵活应变,做大做强;同时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公共关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大环境下赢得宽松的小环境,以获得自身发展的资源、政策支持。

行动指南

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必须适应环境,做大做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