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人艰难适应中国生活(2)

按照梅乐斯的说法,在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总部工作的美国人,一般没有机会到重庆市内去逛,有不少人只在到来和离去时,才观览到重庆城区风光。据《神龙·飞虎·间谍战》一书中的描述,从富裕舒适的生活中突然来到异国贫瘠地区的美国年轻人,面临吃穿住行生病负伤,设备与物资的极度缺乏的困难,还有骤然间与世隔绝所造成的精神困扰,全都考验着他们忍耐的极限。多年来日本飞机对重庆的大轰炸这时虽然基本停止,但是造成了一切都匮乏,一切都在延误之中。吃饭不能用刀叉和没有香烟咖啡只是最初的烦恼。治疗伤病员要动手术的,手术器械消毒只能用金属弹药箱来烧火熬煮,用酒精浸泡橡皮管子为伤口抽脓。车辆破烂还没有汽油,道路因各种原因随时被阻断。最难忍受的是生活枯燥,一封家信往往要走四五个月,他们的思乡之情难以抑制。

中美合作所官兵在食堂排队打饭(引自《铁血精忠传》,乔家才著)

美国人觉得,中国人的行政效率是极大的问题,梅乐斯曾经对戴笠抱怨:“一份文件从你的办公室送到我的办公室,就像是横渡大西洋。”

而梅乐斯的效率则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有一次,戴笠在贵州息烽的训练班,晚饭后他在院子里乘凉,临时想起给梅乐斯打了个长途电话,随口说:“需要你来息烽谈谈。”当时梅乐斯在昆明,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乘坐军用吉普也至少需要好几天。没想到,第二天清晨戴笠正要吃早饭,梅乐斯出现在他面前,戴笠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惊诧莫名,急忙迎上前询问。梅乐斯笑着回答:“你希望我来和你谈谈,所以我赶来了。”戴笠拉着梅乐斯的手说:“你真是海军陆战队啊,像你这样行动迅速,还有什么敌人不被打垮!”

历史原因造成两个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心理隔阂。中国人言行拘谨,对“高鼻子洋人”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而美国青年思想开放,无拘无束,性格天真直率,他们对中国西南农村的慢节奏生活极度不耐烦。当中国普通民众与美国青年直接接触时,免不了出现误解,发生碰撞。例如,他们筹备开办第一个训练班时,万事俱备,却没有学生前来报到。另一次训练班开学,突然拥来了多出一倍的学员,让他们手忙脚乱。

另一种困惑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美国孩子从婴儿时代起就接触各种工具、汽车引擎、电器、磁铁、无线电等,但是中国青年进入中美合作所的训练班,要从如何使用螺丝刀开始学习。而且中国人习惯于记住书本知识,对经典文本倒背如流,美国人却习惯于实证,美国教官要求学员们首先举出事实再得出结论,这使得双方都很不理解。再加上语言障碍,沟通困难,教学进度大受影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