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父亲被指定为陪都参议长(3)

婆婆没有文化,是从山西逃荒出来的,她只记得是在四五岁时,山西大灾,她父亲用一副箩筐,一头挑着她,一头挑着生活用具,家里有些什么人,逃了多少天,她都记不得了。到了陕西汉中,她被康家的亲戚马家收为养女。以后做了我祖父的姨太太。

她虽然没有文化,却深明大义。她见祖父为大儿子的事坐卧不安,犹豫不决,就在一旁说:“我也不懂你们那些事。我只晓得,你平常总是说当今朝廷腐败无能,又说儿子干的是正事,那你为啥不放儿子回去继续干他的正事呢?”

祖父一听,就不再犹豫了,翻身起来,把脚在地上一跺,说:“你当妈的都这样说,我还有什么说的?”于是就下决心“放虎归山”,让我大伯父回日本去继续干革命了。

大伯父回到日本后,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准备革命成功之后有真学问真本事为建国出力。

大伯父回来时,跟我父亲每晚联床夜话,谈到夜深,详细介绍了外面的情况,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辩论等,认为除了推翻清政府,中国无法自强。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父亲。我父亲自幼聪慧,且才学过人。他耳闻目睹清王朝的种种专制腐败劣迹,从小就仇视这个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思想体系,对西来的新思想、新知识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

我父亲对大伯父十分崇拜和信任,全面接受大伯父从日本传回的新思想,他广泛地大量阅读大伯父从日本寄来的《民报》、《浙江潮》、《革命军》、《黄帝魂》等革命书刊。

大伯父还提出要他推销,父亲当时只是个年仅16岁的学生,为了替反清革命做点实事,就毅然决定从成都的客藉中学堂辍学,在大伯父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成都鼓楼北街开设了一家专门推销革命书刊的书店,因为他对当时的《国粹学报》很感兴趣,便给书店取名为“粹记书庄”。虽然店面不大,却在成都小有名气,还发展到了重庆。据说,在作家李劼人写的长篇小说《大波》中,就写到了张列五(辛亥革命时重庆的领袖人物)在粹记书庄会见革命党人的事。

1910年春,我父亲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行前,在上海,由大伯父介绍,于右任主持仪式(当时于右任是同盟会上海支部长),我父亲加入了同盟会。从此,他就与大伯父一起致力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1911年春,我祖父在成都病逝。父亲在日本接到大伯父的信,经朝鲜到北京,辗转赶回来奔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