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商家投诉,东窗事发
两千多起欺诈事件并非产生在一天两天之内,应该早有苗头。但却集中在一夜之间败露,是因为管理者的疏忽。
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国内商家增长乏力,“中国金牌供应商”欺诈事件也开始萌生。从2009年下半年起,阿里巴巴开始接到对“中国金牌供应商”的投诉,且投诉案件不断增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第三季度。那时,阿里巴巴管理层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关闭涉嫌欺诈的账号,以及对员工内外勾结的事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但阿里巴巴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普遍性,没有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作出彻底的清理。直到2011年1月,外国买家持续投诉的消息不断传到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耳朵里,阿里巴巴管理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月底,阿里巴巴董事会做出反应,成立调查小组彻查“欺诈门”。调查小组由公司内审团组成,牵头人即是独立董事关明生。这项调查就在2011年春节期间进行,调查组成员在大年初一都没有休息。
经过一个月的密集调查,真相很快被查清,这就是我们在上文提到的事实:2009年有1219家(占比1.1%)涉嫌欺诈,2010年有1107家(占比0.8%)涉嫌欺诈。阿里巴巴新招募的5000名直销人员中约有100人参与该“欺诈门”,这100人中包括主管和一般销售人员,占阿里巴巴销售团队的2%。
由于受害者均在海外,事发至少两年的欺诈事件在2011年2月前并未进入国内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但在国外,至少两个以上的网站,汇集了超过600个受害者对阿里巴巴的投诉。
一个在加拿大注册的公司Emma X建立了Alibabascam.com(阿里巴巴诈骗者)网站,最早的一个帖子的发布时间是2009年12月20日,发帖人声称自己被上海Huangfeng贸易公司骗去了3000美元。他声称他向阿里巴巴网投诉3个月之后,该公司很快被关闭,但随之又出现了一家上海Fenghua贸易公司,联系人信息完全一样。这家网站上供国际客户张贴被骗信息,至今已经不少于550条信息。
另有一家是名为Alibaba Fraud Victim Database(阿里巴巴诈骗受害者信息库)的网站。该网上显示,最早的受害案例发生于2008年。该网站至今已收集到100多名受害人,受骗金额高达10万美元以上。该网站创建人的信息不详,但其创建的目的是呼吁更多的受害人加入,以期达成集体法律诉讼,并讨回损失。
另外,在阿里巴巴网站的论坛上,汇集了不少来自海外的投诉信息。
据这些网站上的投诉案例显示,被骗的情况有如下两种:第一种,买家付了钱但收不到货物。一家名为King Stone Technology Co的公司,注册地在烟台,被指在已经收到钱的情况下,却谎称当初提供给海外客户的银行账号有误,因而并未收到钱,所以不发货。此后该公司再也不作任何回复。
第二种,买家虽然收到了货物但却是假货或者次货。一名德国买家向一家名为Wise Technology Co的深圳公司订购了三台手机,但其中的一台上却发现有仿冒的苹果标记。但该买家却再也联系不上那家公司。
一位外国买家甚至称,他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竟然在3年之内被骗4次。第一次被骗是在2008年,当时他替客户订购43副会发光的眼镜。在阿里巴巴网上他查到福建一家名为“Yale Trade Co.,Ltd.”的供应商有货,于是马上下单。在交易过程中,供应商建议他用西联汇款,称这一通道快速便捷,这位买家在付款后很快收到了货物,不过,他发现他只收到两副眼镜。两个星期以后他发现这家供应商不再出现在阿里巴巴网上了。
第二次被骗是在一个月后,这一次是当他向福建贸易公司“Topsun Trade Co.,Ltd.”支付了6部手机的货款后,对方就终止了联系。那一次他汇出的1000美元货款全部打水漂。而让这位买家泄气的是,当时他们是通过手机进行的交谈,而不是在MSN上进行,因而,他并没有保存交易对话,投诉显得无凭无据。而事发后对方手机又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当这位买家被一家号称连续三年的“金牌供应商”欺诈后,他也就彻底丧失了对阿里巴巴网站最后的信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0年5月,这位买家向一家三年“金牌供应商”订购了两部手机,但最后只收到一部。无奈之下,他决定找卖家讨说法。但该卖家耍赖坚持称自己发出两部,拒绝退出另一部的钱,也拒绝再发一部手机。
阿里巴巴网不同于淘宝网,它没有一个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担保平台。当然,它会推荐大额交易使用信用证、小额交易使用Paypal(国际第三方支付担保平台),而骗子公司却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说服买家放弃这两种支付方式。无论是不发货、发货数量不够还是发假货,几乎所有买家都是通过没有第三方担保的方式进行的支付。最常用的就是西联汇款,这是一种在全球遍布网点的特快汇款,类似于国内的银行汇款。一旦对方违约,交易无从保障。一位美国买家表示他本来并不愿意使用西联汇款,但当对方给他出示了最近的两个汇款和发货记录,打消了他的疑虑。
对于国际买家来说,他们对阿里巴巴的信任来自于阿里巴巴为这些公司打上的认证标签“中国金牌供应商”(China Gold Supplier)。他们并没有想到,一些骗子公司通过与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合谋,躲避了严格的认证程序。这些骗子公司注册为阿里巴巴的会员就是为了诈骗,他们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热门的、价格很低的电子产品,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较低的最少购货量和相对不安全的付款方式进行交易。
而阿里巴巴的某些销售人员则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换句话说,这件事的严重性在于“内外勾结”: 诈骗企业买了几个“中国金牌供应商”的会员资格,用假的生意执照,骗过AV认证;然后用低价、小批量诱惑海外买家下单、付款,收到货款后并不发货。作为一个销售平台,阿里巴巴即便在经过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格后,也难保诈骗行为不发生,就像淘宝网上的假货无法根除一样。而如果阿里巴巴内部人员主动参与了事件,默许甚至协助造假,其性质就变得更为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