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公司加盟,阿里形象受损
可以这样说,此次欺诈事件的发生是目前为止阿里巴巴B2B网站面临的最大挫折。马云是在2011年1月22日收到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蒋芳发给他的揭露欺诈事件的邮件的。当他收到邮件后,就连夜召集公司高管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开会。马云同高管们进行了长谈,最终决定进行内部调查。当时,马云甚至还抱着侥幸心理,他希望这件事不是真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在想,如果这个事是真的怎么办?调查真相的那个月是马云职业生涯中最痛苦的一个月。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为此次“诚信危机”埋下伏笔。2008年11月,全球金融海啸来临,阿里巴巴为了抵制危机的干扰,进一步吸纳中小企业厂商,以获取更高的市场渗透率,推出了入门级会员服务——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 (ChinaGoldSupplier,即“出口通”),定价为每年1.98万元人民币。而之前的“金牌供应商”会员服务收费为每年4.98万元人民币。
这些供应商在每年缴纳一定的会费之后,被阿里巴巴网承认是该网站推出的高级会员,他们的资质是通过阿里巴巴网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冠以“金牌”二字无外乎向外界表明这些会员是“值得信赖”的。在企业的资质认证过程中,销售人员起了很大的作用。提交材料、审核资产这些流程都是由销售人员协助企业完成的。
低门槛的策略获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08年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内就破纪录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应商”客户。然而,或许因为服务价格的降低,导致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佣金而放松了标准。低价战略的低门槛准入制为骗子公司创造了可乘之机。
佣金,即提成,是阿里巴巴销售人员收入的主要部分。一般而言,阿里巴巴销售人员的底薪为1000~3000元,另外还有按销售业绩提成的17%,也就是说,一份年费1.98万元的“出口通”会费,可让销售人员获得3366元的提成。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销售人员各出奇招,拼命给公司拉客户。一位供应商曾十分反感地评价这些业务员:“业务员天天缠着你,又要你入会,又要叫你去参展,他们不管你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实力,只知道极力推荐你入会或是去做他们的高级供应商,或是去国外参展。”这位供应商甚至形容这些业务员说,他们“就像是粪便上的苍蝇一样”。
中国有数以千万的中小企业,在这些中小企业中,只要说服1%的中小企业成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那么阿里巴巴一年的会费收入就相当可观。但这些业务员更多并不是考虑阿里巴巴的收入,以及这些会员的加盟给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追求的只是个人的利益,在他们的眼里,多拿提成才是正道。为了获得更多的提成,许多销售人员不惜让一些骗子公司蒙混过关。关于这些涉嫌欺诈的“金牌供应商”如何能鱼目混珠混进这个高级会员阵营的问题,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介绍说,一方面是追求数量放松了质量,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把关尺度不严;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个别销售代理渠道与欺诈分子内外勾结,直接混过了认证环节。在此次事件中,阿里巴巴承认有近100名销售人员故意疏忽地容许骗子规避了公司的认证措施。目前,尽管全部2326家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已经全部做关闭处理,然而,比想象中严重的问题是,骗子们被关的账户并不是真正的实体,这些账号有很多是有组织的同一骗子,他们熟悉阿里巴巴B2B平台的检验流程,能够在造假后规避审查。
“中国五金城”浙江永康,是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业务做得最好的地方,据说,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业务真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从永康开始的。永康某保温杯公司一位外贸负责人说,“这几年,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更喜欢开展个人业务,给一些外贸业务员出谋划策,在阿里巴巴上发布虚假信息,比如说自己是多么大的一家集团公司,一些外商看到信以为真,就会发订金过来,这些人收了订金,却不发货。阿里巴巴那些做得好的销售员,很多都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的提成很高。”
尽管这100名销售人员已经因为涉嫌欺诈事件而被解雇,马云依然对此事耿耿于怀并且非常愤怒。这些销售人员的错误是:明知卖家有问题还帮助他们在网上开店,并将他们认证为所谓的“黄金供应商(Gold Supplier)”。马云认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司一贯推崇的价值观,同时,也突破了电子商务讲求诚信的底线。
这次阿里巴巴平台披露出来的网络欺诈案比一般的网络欺诈更为恶劣的地方在于,欺诈方披着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的合法外衣行骗,不但轻易骗取了被欺诈者的信任,同时也极大损害了阿里巴巴的品牌形象。同时,阿里巴巴内部的销售人员在利益的驱动和业绩的压力下,不惜置公司的价值观这一条重要的考核指标于不顾,充当骗子公司的“内应”,这次欺诈事件明显暴露出阿里巴巴内部管理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