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是信号,不是根源(4)

每一个父母对孩子也都会有种种不满。可是父母能够唠唠叨叨,甚至大发雷霆。传统上也有很多解释:打是疼骂是爱、恨铁不成钢、棒下出孝子,等等。而孩子就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怨气。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无论看起来多么的“单向”,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互动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感情的维系与加深有赖于日积月累的互动交流。很可惜,我们传统上提倡的和实践的都更多的是单向的。无论是《弟子规》、各种家训,还是《二十四孝》,规定的都是作为子女的行为和情感。对于父母的描写,听起来倒是讽刺得很:舜的父亲愚蠢又狠毒、闵子骞的父亲偏心又刚愎,孩子的情绪难道只能被压抑和被误解吗?

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体察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要体察孩子的情绪,制造“安全氛围”,允许孩子表达情绪。那么什么叫“安全氛围”呢?就是无论孩子如何表现和表达,都是可以的,不会遭到否认、拒绝、责备、打压、羞辱。一开始孩子是自由地、自然地流露着一切情感,可是渐渐地,他开始知道有些情感是“不应该”的、“不好”的,因为家长常常说:“不要哭了!”“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你还敢发脾气?”“你怎么这么胆小?”“你知不知道羞耻?”等等,长期被打压的结果,是孩子已经“不敢”、“不会”、“不能”表达情感了。更糟糕的是,当情感产生时,孩子会自我怀疑、自责,产生羞愧感、耻辱感。这些情感会使孩子陷入自卑而无法自主地、积极地行动,或者变得烦躁易怒、攻击他人。

接纳孩子的情绪

其实,接纳孩子的情绪很简单。当孩子发烧的时候,我们会很担心,但我们同时也会很警觉,去查看孩子发烧的真正原因,是感冒?还是肺炎?肠胃炎?当我们找病因并治疗好了疾病,发烧这个症状自然就消失了。孩子的“坏情绪”(在这里我沿用约定俗成的说法,不过请大家注意情绪是不分好坏的)像发烧一样,是信号、是症状,但不是“病”本身。父母要处理的不是消灭情绪,而是帮助孩子应对情绪后的难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