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设专业化教师团队(5)

(二)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素养

师以识为基,博识,则可有教育力。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科学文化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现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学科。这就向各行各业的人们,尤其是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学。现代社会的教师应成为通识型人才,成为“T”型人才——学科专业知识精深,教育科学知识广博,教育实践技能运用熟练。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不少人存在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能力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视野不宽——教书乏术,底蕴不厚——创新乏力,情趣不多——生活乏味。

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等。

1.精深的学科知识

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应具备一至两门学科专门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的内容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教学的最终绩效大都是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正所谓学高为师。但是,是不是学科知识越高深越对教学有利呢?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教学科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其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性了。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