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制作图片:视觉观念发展简史(17)

20. 学习他人的作品有哪些局限?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说:“如若想体会别人的感受,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身处地”观赏别人的作品能够帮助我们体会他们的创作意图,完善我们自身的想法。同时,这也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视觉和媒介文化。暂且不说那些影像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令我们感知周围环境或加强我们对社会的了解,从根本上讲,摄影作品也许并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共鸣,因为你不是摄影师本人。观赏摄影作品的瞬间将我们放置于认知的门槛上,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完全领会了它的涵义。欣赏为我们开启了深入探索内心世界的门,但是如果被内心完全俘获又是极度危险的。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会成为摄影师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作品还不能令我们满意,于是我们成为一名摄影师,抛开对过往最好作品的印象,依靠自己的内心,拍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1. 理性思维是否会影响摄影创作?

答案是对,却也不对。要留心那些不能独立思考,只会依赖于美学的、空谈的或技术性的指引妄想达到艺术高峰的人。在开始动手之前,你不必知道答案,因为不确定的结果往往是获得充满魅力的作品的必经之路。对那些未知的事情不要感到惊慌。理性思维往往意味着懂得很多道理,并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修习完善。摄影是一个充满惊喜发现的过程,但不要让求证成为摄影的核心焦点和终极目标。理性思维是视觉探险的切入点,首先要懂得如何开始你的拍摄计划,然后开始朝向新的目标前进。

22. 是否有必要解释我的摄影作品?

当然,给观众提供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支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也使摄影师在此过程中了解观众是否同意他们的目的。尽管如此,艺术家的解释只能提供单一的理解影像意义的凭证,保持开放地接纳不同观点的态度,影像制作者们会在作品中找到他们未曾预期到的价值。

神秘感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品质。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画作深受摄影创作的影响,他深信作品的能量来自于其神秘的、深不可测的内在品质。培根认为:“如果一幅作品能够用语言精确地解释清楚,那么它将成为一个证据。如果艺术是能够解释清楚的,人们为何还去自找麻烦?”在培根看来,一幅作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不确定性,而叙述性元素是使其意义确定下来的唯一途径。几个世纪以来,故事性始终是西方绘画的精髓,但那是资产阶级的安逸。19世纪叙事绘画风潮提倡浅薄的学术规律,对现代艺术的美学法则恨之入骨。培根的立场很坚定,他始终持有画面本身无意义、无语言的态度。他认为绘画创作就是将人的忧虑情绪投射在画布上,他声称希望自己“像西班牙著名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 zquez)那样绘画,但要剥去像河马皮那样厚厚的文本说明”,在大师的启发之下形成锋锐的绘画风格。因此,在他的油画中,他非常重视强调如摄影作品般的直观性,就像古代欧洲的宫廷肖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