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制作图片:视觉观念发展简史(12)

6. 如何确定摄影作品的内涵?

内涵并非是摄影作品自身固有的,它是建立在摄影师、摄影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动态性认知和感性联系。摄影作品的结构在被理解之前就具有交流的功能,一幅优秀的影像往往教会人们如何通过阅读唤起观众的生活体验,尽管内涵并不总是存在于事物之中,但有时可以在影像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人们被优秀的影像作品所吸引并试图了解影像背后的深层释义。当一个人陷入深思,试图了解影像阐释的可能性,多种多样的内涵开始显现出来。

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内涵就如天气一般是地方性的、局限的,每位观众根据个人的世界观解释影像的深层意义,而世界观则与他们的个人喜好、家庭背景以及年龄等有关。

7. 21世纪,摄影师该如何界定美和真实?

美是对某一时刻的赞许,尽管美和真实都受制于时代并仅仅存在于瞬间,但摄影师能灵敏地捕捉到两者相互影响的轨迹,由此引起观众的思考。这样的摄影作品能证明某种经验的真实性,允许我们深入思考并最终领悟深层内涵。

在过去的25年间,有关性别、全球化、身份认同、种族和性等话题非常流行,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话题是被忽略的。就数字影像创作而言,艺术影像高于一切。但是,无论影像制作者使用传统银盐制作法记录真实还是运用数字技术使其改观,两个始终困扰着影像创作者的最重要的议题——美感与私人化的真实——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尤其在学术领域,反讽往往是艺术家们惯用的方法。

如果仅仅是从文化建设或广告商们故弄玄虚的作品等角度上来讲,美不是神话,但它却是人类天性中最基本、最本能的部分。我们对美热切地追求由来已久,不要简单地忽视它,因为它并不能用科学手段加以衡量。人类思想史可以通过视觉愉悦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前基督教时代,柏拉图指出每个人都有的三个愿望:“健康、财富和美貌”。后来,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提出假设,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寻求美、评价美的倾向”。

尽管难以描述,但有些可被见到的图形完全能够解释“个人化的真实”(不容怀疑的结论) 。当我们找到了所谓的个人化的真实,它会紧紧抓住我们——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让我们从正在进行的事情中完全地跳脱出来——同时使我们变得清醒,消除未来将会对美与真实产生的疑惑,强化艺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