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从著作权到网络博客和互联网中的“聚合”问题,围绕图像制作热点争论话题,本书都有涉及。因为意义的产生取决于当时的语境,所以从学识渊博的达·芬奇到喜剧演员史蒂芬·考博特(Stephen Colbert),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各种资料掺杂在一起。不同的摄影目的与角色被放在一起对比,向人们揭示不同创作方法是如何用来塑造照片的形式与内容并最终导向其意义的。

本书是我对自身经验的一次最新且较为完整的总结,我将自己多年来作为摄影师、教师、作家以及博物馆工作者的经验汇集在一起,同时也吸纳了许多其他摄影教育者的工作经验。第1章从摄影创作的起因及方法着手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常见的问题和答案;随后对图像视觉基础展开探讨(第2章);有一章是专门围绕使用相机和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法(第3章);接下来是有关曝光和滤镜等的技术问题(第4章);5~7章则解释了有关光的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和表达时空关系的方法;第8章呈现了数字文件能被相机拍摄、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在打印机上输出的基本原理;第9章内容有关数字输出,包括如何呈现和保存你的作品;第10章中所涉及的是如通过相机观看并灵活操作相机;随后一章提供了生动的方法和练习,帮助你成为一名严谨的视觉问题解决者和评价者,并教你如何简洁地评价和陈述作品观点;最后,第12章罗列了一系列帮助你扩展想法和视野的练习;全书结尾处还以附录的形式探讨了职业健康、安全及择业的话题。每章都作为独立的单元,方便读者寻找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安排也鼓励学生们跳跃式阅读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建构顺序。

本书所涵盖的当代艺术项目集结了190位各国艺术家令人鼓舞的作品和精巧的视觉辅助说明,这些作品在创作或发布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都进行了数字化。图片收集自一个公开的国际作品征召,并邀请选定的艺术家参与完成。

在浏览成千上万张图片之后,一种趋势渐渐显现:许多摄影师开始摈弃单一、静止的图像,转而投向流动的、具有电影特质的相互联系的瞬间,即使最后的成品只是一副图像,这种转变也模糊了动态影像与静态图形的边界,从时间、空间上拓展了传统摄影观念。在后“9·11”时代,越来越多的摄影师眼光更加开放、宽广,在处理安全、伊拉克战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不再局限于个人。同样从来源于显微摄影、望远摄影及卫星摄影或科学程序参考的迹象可以看到,摄影师们对科学领域更加广泛的兴趣。从技术角度来说,将扫描仪作为相机使用的情况在飞速增长。新的数码打印机允许摄影师直接增加作品尺寸,这让他们的作品有足够大的规模,甚至和整面墙一样大,并轻而易举地与绘画相提并论。而这个研究的结论是图像处理软件能够折射出当今数码摄影人精妙的思考。

除了这些知名的国际艺术家之外,我还加入了一些新兴、尚不知名艺术家的特别作品,整体来看,他们的作品相对于主流似乎显得有些离经叛道。所有杰出的视觉范例都会为人们提供创作的新起点,这些摄影作品好像在告诫人们所有的照片并非完全相同,有些照片的传播广度和效果比另一些照片更宽更好。作为视觉上的典范,它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人们可以遵照它进行理解和欣赏,但不应强求。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规则和标准,但任何时候都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任何一边或甚至采取相反的做法,这些都将对创新视野造成干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