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4)

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偶尔一次发言不顺利,可能是结巴或者停顿,遭到了身边同学们的热烈嘲笑,这个痛苦一下子就被钉入心中,以后每每发言都和这次一样糟糕,而且愈演愈烈。

后来的情况是:在课堂上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无法出声;出门后不能去商店买东西,因为无法与营业员交流。但是私底下与家人朋友之间却不存在这样的障碍。

这便是因“习得性无助”而导致的社交恐惧症。

最后一个要说原因:

目前虽然还没有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的研究,看看到底和基因有没有关系,但是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些父母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①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情感支持。

②过度关注孩子服饰是否整洁和言谈举止是否得体。

③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妨碍了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惧。

关于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的集体治疗:就是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例如,当一个人对在公众面前演讲极度恐惧时,大家就集体扮演他的听众,来一场模拟秀。

除此之外,还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支持。

我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企业家趴在一位十几岁懵懂少年的肩头放声痛哭……苦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在它面前,人们再也没有任何年龄、性别、层次、贵贱限制,世界顿时大不同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