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在他懂得导演才是他想做的。”(2)

动画电影创始人菲丝·哈布雷记得在位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电影区看到过这两个年轻人。辛格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他把荷马巨著改编成电影的种种想法,而库布里克用他自己的方式接触着文学作品。“斯坦利总是随身带着古典小说缩写本,他会在百老汇1600号拦住路人问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你认为怎么样?’他不会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

辛格想让电影制作公司“米高梅”制作《伊利亚特》。库布里克告诉他的朋友他可以通过在《展望》认识的一个编辑把剧本送到“米高梅”制作总监多尔·沙里手中。剧本被送去了,而辛格确实也收到了沙里的回信。“他很有礼貌,”辛格回忆道,“他说:‘谢谢你让我看这个,但我们今年正在制作《暴君焚城录》,我们每十年才制作一部这样的巨作。’”

辛格开始研究纽约艺术影院上映的电影,他发现了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一些德国早期电影人的作品,同时他还发现了法国实验电影中表现出的超现实主义。辛格经常带着他的朋友斯坦利一起出去,这两个年轻人的兴趣从早期的摄影、绘画和文学转向了20世纪的新媒介-电影。“我常带着斯坦利去看那些电影,”辛格回忆道,“看到那些电影,他非常兴奋。我带他去看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我们一起听了普罗科菲耶夫为冰上之战谱写的乐曲,对此斯坦利一直记忆犹新。为此他买了这个曲子的唱片并不停地播放,直到他的妹妹芭芭拉听得快要疯掉了。可他还是不停地播放,终于芭芭拉忍受不了了,一气之下摔坏了唱片。我想用‘鬼迷心窍’这个词来形容斯坦利一点也不为过。”

虽然斯坦利和辛格都是吃着好莱坞电影大餐长大的,但这对两个人当时的发展方向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亚历山大·辛格坚定了要成为电影导演的信心,而斯坦利却不同,由于有着娴熟的摄影技术和知识,他更想成为一名电影摄影师。

为了未来的艺术之路,库布里克过着简朴的生活,舍不得乱花从《展望》杂志社工作挣来的薪水。他花了很多时间看约瑟夫·康拉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弗兰茨·卡夫卡的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亚历山大·辛格找到了在时代公司做勤杂工的一份工作,当时时代公司正在拍摄新闻纪录片《时光的印记》。辛格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电影职业。路易斯·德·罗什蒙执导的这部新闻纪录片培养了他对于纪录电影的洞察力。

《时光的印记》是由时代公司于1935年制作的,制片人是路易斯·德·罗什蒙。这部新闻片取材于罗伊·拉尔森成功的同名电台节目,利用了《时代》杂志的资源来改革电影新闻业。根据计划,这些新闻片要在电影院上映,时间在15到25分钟之间。看电影的人可以看到新闻和新闻类的节目。《时光的印记》介于传统的新闻影片和纪录片之间,开创了最终成为电视新闻中流砥柱的制作模式。当后来电视逐渐吸收了这种新闻制作模式后,《时光的印记》便于1951年停止了制作。可是,不能否认,它对诸如《60分钟》、《日界线》、《20/20》等新闻杂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公民凯恩》中,他也以类似的模式设计了一个回顾查理·弗斯特·凯恩一生的新闻片,这使得《时光的印记》的新闻模式永垂于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