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了这一点,为皇上的身体担心,在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就马上给汪如龙写了一封信,把容妃的画像放到信封中,要求他照着这个准备一个姑娘,让乾隆宽心,讨好皇上。
历朝历代开明的皇帝都会广纳人才,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让各色人等在自己身边,贤才要用,庸才也要用,有君子贤臣,也不乏小人奸臣。但皇帝都是很聪明的,心腹与爪牙是要区别对待的,能成为皇帝的心腹,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到的。“社稷之臣”需要卓越的才能与忠诚,是国家的顶梁柱;能臣是专家与干将,能干活就行,相当于幕僚与武夫,在需要的时候能顶上去。爪牙仅仅指将领与酷吏,而心腹是在身边做事的人,一般都不会是能臣贤臣,他们做不了那些低三下四的事。
著名的贤相诸葛亮,以唯一托孤大臣的身份辅佐刘禅,功成名就,就自以为大,以自己的意志去要求皇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让阿斗背上一个“扶不起来”的恶名。李世民遇到魏征,胆战心惊,连所玩的爱鸟都要赶紧藏在怀里,被闷死了都不敢出声;这魏征太厉害了,他会批评李世民玩物丧志,皇帝面子上多难看啊?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与首席顾命大臣,大权在握也就算了,还要长期以帝师身份以长辈自居;后来,皇帝长大了,可以亲政了,都舍不得放手,不肯交权。他们的下场是:诸葛亮终究没有能够实现匡复汉室的宏伟蓝图,累死在五丈原;魏征在病逝后不足半年就被掘墓鞭尸;张居正的下场比魏征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死后被抄家,家里死了好几口子。他们图的是什么呀?所以,通常皇帝的心腹都不是那些股肱之臣,股肱之臣大体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相反,皇帝的心腹往往是一些宦官与奸佞之臣。
坐天下与打天下不同。前者靠文治,后者靠武功;前者靠仁义,后者靠实力。打天下的时候,驰骋疆场可谓快意恩仇;坐天下时,就以阴谋对待政变。宫廷之中、都城内外,兄弟之间、叔侄之间,钩心斗角,夺嫡也罢,靖难也好,都虎视眈眈于皇位,难以有一晚的安宁。从秦始皇到汉景帝,再到唐高祖,及明初立嗣,清初传位,都没有逃脱子孙祸起萧墙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