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做件“新衣裳”(1)

梅帅元这个来自广漠山野之人,似乎最害怕约束,害怕“官”的规范会导致创造力的缺失。因为创造力才是他生命里的最根本。

担任团长期间,很多人骂梅帅元“狂”,可他内心深处最懂自己,只不过比别人“骄傲”一点而已。

骄傲也是资本。短短几年间,梅帅元不断改制创新,裁员招贤、设立分团、策划商业演出,甚至发展房地产项目,来为剧团创收。他所领导的广西壮剧团,不仅艺术成就无人能比,经济富裕程度也是自治区直属八大剧团的“大哥大”。

具有创新精神的风情壮剧《歌王》,1997年荣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文华大奖”,获得“文华编剧奖”的梅帅元,不免有江湖第一高手独孤求败之感。

梅帅元常跟圈子里的朋友嘀咕,能不能做一个哪怕不拿奖,但很有市场、很有观众很挣钱的东西,那才是他真正的理想。

别人大都正处于削尖脑袋想拿奖却怎么也拿不着奖的状况,听梅帅元说这些话,总觉得他不仅故意矫情,还挤兑了所有正在艺术路上艰难爬坡的人。这好比一个妻妾成群的家伙,整天给一帮老光棍们诉苦,说

女人很麻烦婚姻没意思。

不管大家爱不爱听,梅帅元仍然坚持唱反调:

“光拿大奖没意思,要挣大钱才行!而且不累还很轻松……”

大家都不理会他,各自琢磨如何拿奖。其实在十几年后,姜文在电影《让子弹飞》里,也借土匪张麻子之口,说过类似“站着挣钱”的话。

梅帅元之所以产生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是因为他很快发现了壮剧以及其他地方剧种的短板。由于语言障碍和戏剧观念局限,荣获各种大奖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百姓不爱看,市场上推不开。

壮剧《歌王》赚来盆满钵满的好名声,政府花费那么大投资,由于当地演出市场不够成熟,老百姓没有买票看戏的习惯,在首府城市演出还是靠政府买单。可就算白给社会各界赠票,还不一定会按时对号入座,来捧你的场。

新创剧目怎样发展推广?传统剧目如何抢救弘扬?广西壮剧的出路在哪里?中国戏剧的出路在哪里?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梅帅元的心里盘桓纠结着。在国内经过走马灯般的寻访调研之后,他找不到答案,仍然感到困顿迷惑。直到有一天,他在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文字:

“百老汇,原意为宽阔的街。世界上还没有一条街,能像美国百老汇大道那样叫人充满幻想。每年都有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纽约欣赏百老汇的歌舞剧。其中以《猫》、《悲惨世界》、《美女与野兽》、《歌剧魅影》、《狮子王》等剧目最为出色,往往是一演就是七

至八年,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年……”

梅帅元将倾慕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都是戏剧,我们的没人看,人家的凭啥能演出几年、十几年?都是戏剧,我们的没市场,人家的怎么就能演出几千、几万场?

咱们中国人唱戏时,世界上还没有“美国”这两个字呢。短短这么些年,彼此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梅帅元决定去美国走走看看。

2000年3月,梅帅元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搭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

在美国考察期间,梅帅元非常虔诚地看了百老汇经典音乐剧

《猫》、《西贡小姐》和《美女与野兽》等。除了视听艺术上的震撼,

座无虚席的剧场则更让他受刺激,买一张票得花那么多美元,而且还需提前预订,来晚了就看不上了。

尤其叫他惊奇的是《猫》。在世界150个城市巡回演出,拥有6000多万观众,全世界有很多人自称是“猫迷”,有的粉丝甚至看了700多场,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他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我们为什么不能也有自己的《猫》、自己的《图兰朵》呢?

从美国回来很长时间,梅帅元都不愿说话。他陷在“百老汇印象”里,有些“拔”不出来了。朋友们见面就调侃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