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办学的时候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也算是正常现象了,我也很理解学生当时的想法。来我这报名的学生心里想的基本都一样,他们常常看看我的这个班报了几个人了,一看登记表上一个人都没报,其他的人就都不敢报了。或者他们一看才报了两三个人,其他的学生就都举棋不定了,也不敢报名了。最后我就总结出来了,前面报名的十个人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也是最不易达到的人数,真是一个很难过的关口。如果报满了十个人,有了前面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再往后的十个人报名就会容易得多。如果这个班报满了30个人,那基本上后来的人就不问了,来了就交钱,生怕名额满了,报不上名。因为我拿的登记本嘛,一看登记本发现前面已经有30个人的名字,他们就知道已经有30个人交钱了,那么他们就知道,即使上当了也有前面的30个人垫底了,心里就平衡了。
人们很多时候都有这种从众心理,觉得那么多人都选择了报名并交了费用,自己跟着的选择也不会错的。因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可能差点,但是大家的眼光都这么看,就一定错不了的。这也是很多人典型的思维方式吧,“随大流”“从众”的心理。就像我们在超市里看到很多人排队购买的东西就认为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受冷落的东西一定是不好的东西。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做《怪诞行为学》,基本上就是分析这样的心理,解析这样的心理状态。
既然报名的关键是先搞定前十个人,那么我一想,为什么不在每一个班的报名手册登记本上把前面30个名字自行填满了呢?这只是一种心理策略,看看能不能改变招生困难的处境。
我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是,我并不是要把学生的钱拿到手以后我就溜了,而是想通过这个办法吸引学生走进我的课堂。如果我要是拿完钱就溜了,那么就是欺骗以及弄虚作假行为,我也不会这么做的。
实际上我当时冥冥之中掌握了大众心理学的一个方面,就是消费心理学。如果报名的学生仔细看登记表的话,什么“宋江、李逵”的名字全在上面,不过没有哪个学生细看,都是很畅快地报名交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