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监管迷雾(16)

亲戚抓住他“没什么大困难”那句话不放,说没大困难,说明还是有困难。这样吧,于是就兜里掏出点钱,说亲戚多年没来往,这次以后我们就要亲密往来,走得更近一些。这钱拿着回家给嫂子和孩子买点东西。

一直以“信义立命”教育孩子的父亲反复推辞,坚决不要。哥俩就在饭店里你来我往揪扯了半天,引得很多吃饭的旁桌都纷纷投来五颜六色的目光。

最后看情况实在推脱不开,高建明父亲就说,这钱我肯定不能要,但我要你帮我个忙——买瓶茅台!

说着,父亲把主任给拿的140块钱掏了出来。

亲戚把父亲的手推回去,然后大拍胸脯,说这东西光有钱不见得能买得到,需要有侨汇券才行。这样吧,我给你一些侨汇券,都是那个战友给的,我现在也基本上用不完,没那么多稀缺东西可买。有了侨汇券,你自己到华侨店里应该就能买上,还便宜很多呢。

酒终人散,经过这一顿推杯换盏,哥俩的关系显然已达化境。亲戚还专门给高父开了一间高档酒店的房间,让他退了招待所,还陪着高父专门去了趟正在上大学的高建明的学校,把他也叫到酒店,父子俩在“宫殿”里算是美美睡了一晚。

这亲戚还真仗义,第二天一大早,高建明和父亲还没起,他就过来了,和他一起来的,是150张侨汇券。

一直过着平凡生活的父亲从来没见过这东西,自然不知道这一沓小票票到底有多大能量。要给亲戚钱都不知道怎么算。两人再次你推我让,最后亲戚说,行,你这份心我领了,150张,你就给我15块钱吧。

于是,亲戚拿了15元,拍拍父亲肩膀,说了些嘱咐的话,就此别过,差点洒泪。

父亲赶忙来到华侨店,拿出侨汇券说要买茅台,售货员一报价,父亲就彻底傻了——一瓶8元,外加120张侨汇券!

父亲惊得都不会算账了。回程路上,合计了一路,才弄清楚,这瓶酒买得相当于发了大财呀——

主任给他带了140元,他给亲戚15元,买茅台只花了8元,手里尽余117元,还有剩下的30张侨汇券!

高建明母亲听完之后,表情的惊愕程度比听到售货员报价时的高父更甚,连着数了两遍侨汇券:“哎呀我的老高,你这趟差出的可真是赚大发了!”

父亲这时候倒是淡定异常,说话颇有点语重心长的意思:“我呢,打算就把这瓶酒送给主任了。钱也给他,就当我送23块钱的礼物,他平时对我也没得说,我不能偷偷把人家钱给眯起来。再说,咱还尽落30张侨汇券呢,以后说不定还能有大用处呢,你说对吧?!”

要说那个年代的人,情操水平还真不是现在可比的。母亲也欣然同意,觉得自己家老高真是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

车间主任拿到酒和钱,自然也是千般推脱万般不好意思,非要给酒钱。高建明父亲最终没要。

后来,1989年,车间主任升任厂工会副主席,高建明的父亲,成了车间主任的不二人选,顺利走马上任!

故事讲到这里本该结束,但有一个伏笔需要在这里扒出来,那就是当时亲戚给高建明父亲侨汇券的时候,150张只要了15元。老实巴交的父亲也没多想,他根本不知道,当时社会上倒卖侨汇券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黑市价格从最初的一张3角,到后来的5角,到了高父出差的1986年,黑市价已经涨到最低1元了。

而仗义的亲戚,只收取高父一张1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