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下的通货膨胀(2)

应对通胀之策

要应对通胀,我们必须首先厘清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找出对策。综合以上分析,应对通胀的对策主要有三个。

第一,防止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预期上升的二次打击。由于中国流动性过剩,尽管本轮通胀的性质是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也可能引起通胀预期的上升带来二轮打击,这是当前宏观政策所需要防范的一个重点。因此,仍然需要适当收紧流动性,尤其需要讲清的是这一措施的主要目标所在——不是应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而是缓解通胀预期。

第二,政策的重要目标是尽快解决负利率问题。在通胀来临之时,负利率毫无疑问会带来一系列的金融资产错误配置,也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冲击。因此,需要想方设法解决负利率问题,即便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也需要与公众反复沟通,让民众对此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从而稳定他们对金融体系的预期,也对当前的资金分配提供指导。

第三,搭配使用政策组合,全方位应对通胀压力。由于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因此,单靠大力推进一两个政策来应对通胀,容易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仅靠提高利率就会招致热钱的涌入,仅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会影响部分企业获得贷款、扩大生产,从而应对局部物价上涨的压力。所以,各种政策宜搭配使用,而不宜单独行动。具体说来,三个方面的政策亟须改进。

首先,财政方面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对饱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上涨影响的若干部门提出在短期内减免税收的政策,这种按行业进行的税收减免政策不至于带来整体性寻租成本的上升,而且由于政策有明显的时间段,它也不至于带来对政策的依赖性。而这种减免税收的政策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

其次,应该考虑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步伐,允许家庭和个人更方便地将资金带出国投资。当前,这项政策值得推进,应当增加相关研究。比如,建立以国际上原材料生产公司为投资标的的合格的境内投资者项目,让百姓从原材料价格上涨中也获得好处。同时,这一政策也可以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的广义货币存量,因为它是通过让老百姓拿出自己的人民币存款购买外汇形成的。

最后,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将汇率、准备金率等政策搭配使用,逐步应对通胀压力。这种微调式、互相搭配式的方式也不至于在国际上引起热钱的过多关注,不会使复杂多变的国际因素影响中国的政策调整。

总之,当前的通胀具有非常复杂的国际背景,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国内的应对政策已经不同于10 年前,需要谨慎、渐进式、综合性地考虑这些因素,以便让中国经济顺利度过当前物价上涨的难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