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根本在于增加高质量资产的供给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高额、快速增长的国民储蓄与资产供给的相对不足所产生的长期性矛盾。这一矛盾如果不能合理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给百姓带来的实惠。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之道,在于努力增加中国高质量资产的供给,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房地产、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吸引境外企业来中国上市。

中国经济流动性是否过剩,如果过剩,如何应对?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话题。笔者认为流动性过剩不仅存在,而且将会是中国经济一个长远存在的问题,它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极大,因为其本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低下;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本质上就是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那么,流动性过剩是怎样一个现象呢?简单来说,流动性过剩就是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一般指广义货币,即现金加银行存款)存量超出了正常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水平。从种种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的确存在,从最常用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这一指标目前高达165%(按照2006 年年底的数字,国内生产总值为20.9 万亿元,广义货币为34.6 万亿元),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实为罕见。另外一个指标是中国广义货币存量与证券市场市值的比值,根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研究,这一比值高达5,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此外,中央银行常用的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指标就是商业银行系统里的存款数量是否远远大于银行的贷款数量。在中国,这一指标又表现为银行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聚积大量存款,没有转为贷款或其他正常投资性资产。

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其本质是大量国民储蓄与相对不足的资产供给所产生的矛盾。基于这一分析,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具有长期性的,流动性过剩最大的社会福利成本是国民财富积累的渠道不顺、储蓄的回报过低,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实惠不高。

为什么说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大量国民储蓄与相对不足的资产供给所产生的矛盾?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就是大量的货币(包括广义货币)存量的沉淀。如此大量的货币存量沉淀的必要条件就是高额储蓄,因为其存量已经远远超过正常交易需求——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过去十多年中每年下降4% ~6%,说明货币的储蓄功能还在上升。当然,有人会反驳说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外资涌入中国,对人民币的货币需求高于对外币的需求,经济体中的企业和个人都倾向于把外币卖给中央银行而兑换成人民币。不容否认,这是一个因素,但其数量是相对有限的。近年来,每年为了赌人民币升值涌入境内的外资一般估计的上限为300 亿美元,不到2 500 亿元人民币,这与每年广义货币的3 万亿元增长量相比是区区小数。还有人会说,流动性过剩是1994 年以来我们一直维持着高额的外贸顺差所致,这一外贸顺差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也只能转化为人民币货币存量的增长。这的确是个原因,但是,贸易顺差的本质不就是国民储蓄的过剩吗?

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经常提及的一个原因就是老百姓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风险顾虑过多,不愿意消费也不敢消费,从而把钱大量储蓄起来。另一个原因也是长远的原因,即人口结构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劳动人口年龄不断增长,他们也愿意把当前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储蓄,为将来退休以后的消费作准备。所以高储蓄率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储蓄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几年来企业利润上升很快,国民收入在一次分配中明显向资本所有者倾斜,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因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比较缓慢,企业往往又难以找到有效的投资渠道,于是只能把这些剩余的资金也投入银行体系中。

高额且日益增长的国民储蓄是流动性过剩的必要条件。高额储蓄不一定导致流动性过剩,因为储蓄从原则上讲完全有可能以非货币的形式存在,如地产、证券、耐用消费品、人力资本的升值(即教育投资和培训支出)等。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另一大形成因素是非银行资产的供给相对不足,包括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高额储蓄加上资产供给的相对不足导致大量货币以储蓄的形式停留在银行体系中,这就是中国流动性过剩最核心最本质的因素。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第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在中国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为储蓄率高企背后的原因在短期内难以消弭,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需要时间;第二,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危害是中国居民难以为其高额储蓄找到较高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中国的财富积累过程严重滞后,大量辛辛苦苦劳动挣来的钱难以找到更高的回报。目前中青年的工薪阶层尽管储蓄率很高,但却难以在将来获得很高的回报。这是流动性过剩伤害中国经济福利的核心所在。

换句话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高额、高速上升的储蓄,产生了大量的对高质量资产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提供这样的资产,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仍将继续,中国的国民将不能获得经济增长的长期福利,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惠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基于这样的分析,答案是很简单的。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核心的措施就是加大中国高质量资产的供给。其中包括发展银行之外的各种金融投资渠道;包括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不仅要扩大股票的发行以及加强上市后的监管,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市场。同样的理由对房地产市场也成立。在兼顾耕地保护以及规范生产的前提下,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满足中国各阶层对住房资产的需求,是涉及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实惠和质量的要策。事实上,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正是按这一方向展开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最近的总理工作报告中,已经反复提及要发展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中的储蓄者应该能够获得他们所期望的比储蓄更高的资产回报。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