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
以上在讨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调的三个表象之后,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我们认为,这深层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尚不彻底,很多制度上的因素导致并加深了结构失调的现象;另一个是处于迅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大国,沿用传统的小国发展战略已经不合时宜,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由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战略转为大国战略,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调整。
一、体制改革的重任尚未完成
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思想领域、意识形态方面的禁锢已经打破,一系列基本的市场经济的体制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经济体制以及公共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端仍然长期存在,尚未解决,这直接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调。
这一经济体制弊端的第一个表象就是各地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追求GDP增长率的目标导向。各级政府把GDP增长率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绩,而GDP的增长率从地方政府角度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从地区角度考虑的招商引资。这一导向毫无疑问会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短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忽略了结构调整,从宏观层面就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制造业、高污染行业发展过快的局面。
体制方面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全成功。具体表现就是大量的国有企业保持着垄断的地位,获得了垄断利润。由于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政府任命,是政府干部管理体制的一个延伸,他们的行为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获得更快更高的政府提拔。因此,这部分企业愿意将获得的垄断利润留在企业内部进行扩张性投资,追求规模,追求产值,这也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向企业有利方面倾斜,导致中国经济投资率居高不下。
体制方面的第三个因素是一些基础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在政府控制之下长期低于其稀缺程度所对应的价格水平。这就导致了中国经济中资源的浪费,导致了资源性部门以及与资源相关部门的过度扩张,是低廉的资源补贴了当今的投资,低廉的资源补贴了经济增长。以电解铝为例,中国电解铝的生产能力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企业使用氧化铝的矿没有收应有的资源税,对电解铝生产使用的电也没有收应有的使用费和污染费,使得中国电解铝的价格仍然偏低。尽管这一价格也许比国际市场高,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对电解铝的需求应该客观上拉动全球的电解铝价格,中国相对较低的电解铝价格实际上补贴了世界电解铝的消费者。电解铝价格较低的一个非常微观的表象就是中国的汽车大量使用合金铝的轮毂,就连一些低端的轿车也用的铝合金的轮毂,这在美国、欧洲是非常罕见的。
体制方面的缺陷还表现为一系列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的社会设施尚未建立起来。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直接提供至少四个方面的社会基础设施:一、基础教育,公平的质量相当的基础教育;二是基本的全民医疗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健康维护体系;三是基础的住房体系;四是一定程度的全民的退休养老保障。这四大体系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很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这也使得中国经济的消费包括政府在这方面消费落后于经济增长。
二、发展战略亟需调整
发展战略的错位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调的另一个深层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学者到政策制定者,深受东亚四小龙以及日本等国发展模式的影响,无形中沿用了一个出口导向的,发挥中国经济低廉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出口迅速上升,外汇储备不断上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许多农村廉价劳动力得以转移到制造业部门。这一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一发展战略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我们预计明年年初会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明显是不适合的。Eichengreen(2009)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制定政策时不应仅考虑对本国的影响,还应考虑到其国际影响。从理论层面上讲,作为一个大国,当中国追求一种出口导向的、发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会使得全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迅速下降,我们会使得全球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迅速上升,如:欧美的高端的产品和高级设备。这正如美籍印裔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J. Bhagwati 五十年前指出的,这是一种悲情式的贸易增长模式。用俗话讲就是:“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更重要的是,从国际政治角度考虑,当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时候,我们的贸易结构,我们的对外出口以及贸易顺差,无形中逼迫着我们的贸易伙伴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我们的贸易伙伴大多数还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多年形成的经济结构是比较难于调整的,在他们被迫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相当数量的失意者,而这部分失意者必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渠道将他们的不满发泄在中国的崛起之上。这就是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挑起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经济必须走一条大国发展战略(李稻葵 2007)。大国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进行深刻的发展战略的转变,我们必须意识到,作为大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不是廉价劳动力,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我们潜在的大市场,需要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放到培育、启动和扩大中国国内大市场方面。在这方面,政府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必须使用手中的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等一切手段来保护、维持和推动国内市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被迫的开始进行了结构调整,被迫的反思我们的发展战略问题。大国发展战略最核心的要点就是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自身市场这一最大优势,调动各种因素包括国际投资的因素和技术因素来推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