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之悖论(2)

而在中国的天涯海角,每天都是乌泱泱的人群,摆着各种姿态在照相。“天涯海角”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没人关心,也没时间关心。除了照片,也许此行什么都留不下。

有人说旅游开发就代表着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如此!哪里开始旅游开发了,就意味着原 始的生态、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即将成为历史。

2004年,拍一部西部开发五周年的纪念片,我曾就此与云南的旅游局长对话,当时局长的一句反问让我无言以对:总不能你们高楼大厦,让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永远凝固在原 始社会吧?

放大一点说,这何尝不是中国的尴尬?

这一次在海南,我欣喜地看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希望。在“呀诺达”热带雨林附近的一个黎族村寨,一片片新式的民居在崛起,而与此同时,那个旧的村寨原 封不动地屹立着,甚至还把一些毁坏的场所如旧修复。

原 来,北京的一家公司与当地的老百姓达成共识,合作开发度假式的旅游基地。老百姓搬入了新居,而旧房子则变成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曾经 的生存方式将成为他们改善生活的手段。包括稻田,也整整齐齐地延续着。因为插秧、收获,也是旅游的一部分。

陪同我们的人说,这里未来不知会怎么样,因为政府没有介入。我说,这恰恰说明它未来有希望,因为市场的配置,才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到了天涯海角,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这里有脱离凡尘纠结的质朴生活,这里更有基于纯良之上的简单的幸福,这才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