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的承诺
顶着暴雨,从折多山顶溜下一个超长下坡,就是期盼已久的“摄影天堂”新都桥。身体刚出地狱,眼睛即入天堂,每个人的兴奋都溢于言表,
只有一个人,虽饱尝着美景,却藏不住眼角的忧伤。
无伤无病,并且状态不错的贝克,明天却要离我们而去,打道回府。
“这是我对父母的承诺。”他低头,无奈地说。
外人眼中的贝克是中国典型的乖孩子。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家教密实而全面。贝克从小就成绩优异,本科考上了四川大学,研究生则保送了北京大学,可以说,每一步都相符于典型中国父母规划的蓝图。但严格的家教也让贝克从小就像楚门一样,一直活在父母的监督之下,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皮。不得不“装”成好学生样子的贝克,其实骨子里恨透了“好学生”这三个字。
贝克在大三的时候,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学习一年。在那段相对自由的日子里,贝克参加到了一个名为Personal Growth的小组,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改变了许多。他跑到了当地的志愿者机构中当义工,清晨在海滩上捡垃圾,去国家森林清除外来物种,周末则整个泡在精神病院和社区遗弃老人之家。
“那段时间,我感觉心静了下来,我远离了那些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的声音。”他说,“我开始想做一些曾经不会去想的事情。每次我做选择的时候,我只对自己说,‘别总是问Why,而要问:Why not?’”
五月。
贝克一直坚持着早起跑步训练,在周末或隔天随队进行骑车拉练。但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贝克和父母的关系愈发紧张起来。
父母的态度依旧十分坚决,并发动了各方亲戚帮忙游说。一到沟通不畅的时候,父母就撂下一句:“要去西藏,先骑回家,我们再谈这个事情。”甚至,到了情绪的爆发点,竟说出了“要是一意孤行,坚持要去的话,回来后就别回家门”的狠话。之后便不再接贝克的电话,处于无法沟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