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4.软实力的认同效应(1)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好莱坞文化产业的巨大成功反过来也让美国一些人士担忧。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会议员提问:“如果德国购买了福克斯电影公司,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片又将做怎样的修改?”美国电影协会也为全球性的多元化策略担心:“如果海外市场的比例不断加大,那么美国故事又将变成什么样的呢?”美国政界和文化界的这类忧虑,再次说明“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而“好莱坞”也不再代表狭义上的“美国电影”,不再象征纯粹的“美国”文化,美国既不再是脚本唯一来源,甚至不再是它唯一的价值来源。

那么为什么世人仍然公认好莱坞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呢?

好莱坞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贯穿着“美国精神”为代表的价值观、牟利经营之道,以及创新高科技的支持。

“美国精神”并非唯有美国可以独享。“美国精神”是普适的优化的“为人之道”同美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即便一部全然无关美国情节,不同文化背景的好莱坞外国大片,不难在广阔天地寻找灵犀共通的价值观,寻求精彩故事,呈现感召魅力,挂钩“美国精神”,为美国“软实力”增光添彩。

“摇滚乐响起来,柏林墙倒下去”!美国的文化产品就是搭载软实力武器的航母!好莱坞的音像产品、迪士尼的游乐产品、国家篮球协会(NBA)联赛直播、李维牛仔裤、耐克球鞋、星巴克咖啡、麦当劳、肯德基和可口可乐等,都是。这些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冷战时期全部开动的官方宣传机器。

历史证明了流行文化的“软实力”效应。至于深层次的“高雅文化”的作用,自然毋庸置疑。政治观察家普遍相信一个国家的“高雅文化”能够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软实力。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L. Powell,1937-)就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如下观点:“对我们国家来说,与那些曾在这里接受过教育的未来世界的领导人们的友谊是最宝贵的财富,我想不出比这更有价值的东西了。”从英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历史来看,的确国际学生通常会怀着对曾游学过的国家的价值观和制度欣赏和认同的态度回国。

“冷战”期间,“高雅文化”领域的艺术交流,如美国的剧院、歌剧公司、博物馆等众多的非政府机构曾在苏联表演或展出。这种演出的成果正如约瑟夫·奈形容的:“一位苏联音乐家意识到,他们所受的培训曾让他们深信西方的堕落,但年复一年都有来自波士顿、费城、纽约、克里夫兰和圣弗朗西斯科的优秀交响乐团:‘堕落的西方怎么会有这么出色的乐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