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催眠的历史(6)

在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许多士兵因战争而受到创伤,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困扰。当时的心理治疗过程非常长,导致治疗师不足,而催眠因其快速有效的特点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牙科医师在治疗中使用催眠麻醉,并且有一些国家的牙医与医疗协会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认可催眠的使用。事实上,英国医学协会(BMA)与英国催眠协会许可将催眠治疗使用在医疗用途上。

1958年,美国医学协会(AMA)发表声明支持催眠治疗与医学上的催眠使用。

在20世纪的催眠研究者中,不乏博士、医师与真正的科学大师,这些人都充满着传奇故事。

艾瑞克森博士是一位正规的精神科医师,最早研究精神分析,后又研究催眠,毕生推广催眠在精神医学上的应用,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对议员演讲催眠的催眠师。

艾瑞克森在17岁时罹患严重的小儿麻痹,几乎丧命。同时他又有色盲的先天残疾以及无法理解音韵的障碍。凭着坚韧的求生意志,他不但恢复了健康,甚至能够行走。而且他拒绝了家里的资助,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了医学院的训练。许多人相信,他使用了自我催眠的技术帮助自己复健。

他凭借特殊的经历与天资,发展出了非古典的催眠技术 沟通式催眠或艾瑞克森式催眠治疗。但他本身不愿意创立任何学派,只是单纯地在教学。他深深影响了后现代心理治疗的创立,如NLP、隐喻故事疗法、家族系统排列、结构派家族治疗、策略派家族治疗等,为合作学派催眠的代表性人物。

大卫?艾尔曼(Dave Elman)为古典催眠学派的代表,他本身没有任何医学背景,但追随他的学生都是医师、精神科医师、牙科医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士。他提出的艾尔曼引导法(Elman Indction )与重复引导法(Rapid Indction),都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深度催眠的技巧。他撰有《催眠治疗》一书,被称为“催眠圣经”。书中提及很多人催眠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认为催眠只做一次就好了,以及没有足够的催眠深度。

艾尔曼学习催眠的动机来自于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罹患癌症,每天为癌症的疼痛所苦。一次,一位舞台催眠师拜访艾尔曼家,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止住了老艾尔曼的疼痛。

艾尔曼被这神奇的效果所深深吸引,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追随着舞台催眠师学习催眠,后来运用在协助人们解除身心痛苦方面。

近代催眠已被广泛接受,很多国家的大学都开办了专门学科,被归类于“自然疗法”或“另类疗法”,在欧、美、澳、日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催眠当然不止于学说的研究范畴,在各国都有应用于医疗、心理及精神治疗、协助培训人才等。

自从麦斯麦尔开启了近代对催眠术的探索大门之后,无数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对催眠展开了探索。然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对催眠术的认识仍然很肤浅。

目前,我们对催眠的基本认识,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之上的。弗洛伊德在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师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他于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

潜意识理论开创了人类对意识认识的新的领域。遗憾的是,弗洛伊德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催眠师。正是由于他催眠技术的有限,才不得不通过对梦的解析来分析病人的潜意识。而实际上,催眠状态中,人类的潜意识是完全开放的。也只有在催眠状态下,与潜意识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