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1)

联想机制会搜寻原因。在统计规则方面,我们面对的困难是这些规则要求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依据统计学观点,我们不应关注当前事件的成因,而应当关注其未来走向。这件事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一切只是机缘而已。

因为偏好进行因果思考,我们在估测真实的随机事件的随机性时就会犯严重的错误。以在某家医院依次出生的4个婴儿的性别为例,男女出生次序明显是随机的。每个婴儿的出生是各自独立的。在前几个小时内出生的男婴女婴数量并不会影响到下一个出生婴儿的性别。现在,请考虑一下可能的序列:

男男男女女女

男男男男男男

男女男男女男

出现这些序列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吗?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肯定不一样啊”。但是,这样的反应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生都是独立的事,并且生男生女的概率也几乎相等,6个婴儿任何一种可能的性别顺序都与别的顺序概率相等。即使是现在,你仍然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它实际上是反直觉的,因为只有第三种顺序是随机的。如我们所料,“男女男男女男”比其他两种顺序更有可能发生。我们追求模式,相信所处的是一个各方面都相互联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规律(例如6个女婴的顺序)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还是机械的因果联系或是人的意志的结果。我们并不期待在一个随机的过程中找到规律。但当探寻到一个可能的规则时,我们就会抛开这个过程是真正随机的想法。随机过程会产生许多序列,以使人们相信这个过程完全是不随机的。如此你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假设的因果关系有进步发展的优势。它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般警觉性的一部分。我们会习惯性地搜寻环境变化的可能性。狮子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在平原上,但注意到狮子出现频率的明显增长并采取行动则会安全许多,即使这种增长只是由于随机过程的波动而发生的。

对于随机性的广泛误解有时会带来重大影响。在我和阿莫斯合作的一篇代表性文章中,我们引用了统计学家威廉·费勒(William  Feller)的阐述,他说,人们很容易在根本没有模式的情况下创建模式。“二战”期间,火箭弹在伦敦密集地轰炸。人们普遍相信爆炸不可能是随机的,因为地图显示,爆炸点在各地的分布有明显区别。一些人猜测没有被炸的地点住有德国的间谍。一份严谨的统计分析显示,爆炸点的分布是随机程序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样也是令人产生它并不是随机的这一强烈印象的典型代表。费勒评论道:“在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看来,这一连串轰炸行动就好像具有某种规律或趋势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