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呀耍呀耍大牌(1)

“耍大牌”是很多艺人都被贴过的标签。

有的,是有的;有的,是没的。

因为跟很多艺人朋友聊过,做演员也好歌手也好,做节目、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节目和作品被更多人熟悉和喜欢。

跑宣传其实是很头疼的事,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每天听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的内容,只为宣传作品。无奈的是,我们暴露在镁光灯下的同时也遇上了红外线,被穿透了一万遍啊一万遍。

工作之外的东西也被充分地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展示的可能根本不是自己的性格和事。但出来的访问宣传文章多以私生活为标题,转移了重心,有时真的觉得对不起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其他合作者。

所以宣传对很多艺人来说,其实是一个枯燥的极耗费精神加体力加意志力的活儿。艺人离开家辛辛苦苦出来宣传,想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不是让所有人看自己不好相处,看自己黑脸,看自己发飙。再不开心的事我通常都会笑着面对记者。当然这也是应该做的相互尊重。

记者们通常和艺人都是一面之缘,无冤无仇,也不会没事去写艺人不好。

我老是觉得不管做什么工作,等到有一定资历,或者老了的时候,回忆说自己帮过多少人比说自己毁过多少人更有意义,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我现在的感受是当看到一个采访的重点是在作品上,很正面,我就会很感动。

排《十三角关系》话剧期间接受过几家很棒的媒体的专访,看到这几篇文章出来,对作品很尊重,很认真地在听我说话,在了解我的想法,我很感动,马上打电话给话剧这边的工作人员跟他们联系,一定要替我感谢他们。

每个人都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大多数媒体和艺人的矛盾中间都存在着沟通误会和角度不同。

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用自己的潜意识去看问题,就算夫妻、亲人之间都会有不同想法,何况是工作关系,也许还是初次见面的艺人和记者。

相互理解,也许就会避免误会,当然也有纯为畅销,为点击,不管真假,故意杜撰。有时负面新闻好像会比正面新闻更赚眼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一直就是这样吧,我发觉得要比较晚吧。开始想不明白,现在完全能明白了。

得到的越多,就会承受得越多,不过只要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得来的——这些步子可以是小步,也可以是大步,可以像蜗牛,也可以像刘翔——就这样自己走着、跨着,不管旁人说什么。面对鼓励和欢呼收下并分享;面对批评去接受并进步;面对诽谤和不实报道,要不彻底不理会,要不微博调侃几句,要不就笑笑吧。

曾经我也被说耍大牌,开始有点想不明白,就去买了一副很大的牌。

也和自己的欢型品牌的设计师一起设计了一款耍大牌卫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不懂什么叫真正的耍大牌,正式耍一耍感受一下耍大牌的滋味——开个玩笑而已啦。

关于耍大牌,记得一次在某地作电影宣传,采访挨个儿排下来。因为时间关系要赶飞机,最后剩下两个平面专访改成一起访。由于时间赶,工作人员一直催快一点,那位记者没有专访已经不太高兴了,再加上她在旁边用手机悄悄拍了一张我放松半蹲沙发上的照片,被工作人员看到,请她删掉。说要拍应该是摄影记者拍。

她说不会放报上,自己私藏,可能工作人员和她一来二去语气重了些(当然,这些情况当时在接受采访的我都不知道)。

第二天大标题——谢娜“耍大牌”:说好的专访不是专访,一工作人员不让记者拍照。

当时我就蒙圈儿了,赶紧了解了情况。虽然标题是写我耍大牌,但文中写的是我的工作人员。

过后客观分析,因为记者和工作人员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所以出现矛盾。这样的矛盾出现,推到最前面的当然是艺人。

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对那位记者说不好意思,让你等那么久,专访变合访。还有那个照片如果只是想自己留着,我代工作人员向你赔不是。真心希望以后类似的误会越来越少,工作顺利,互相理解,皆大欢喜!

一千个人眼里,可能会出现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总是顾忌别人的说法,那只能束手束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不准扑通一声,就掉进冰窟窿里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看事情的方法。任何人都无法要求所有人对自己持好的看法(你再高富帅,也有说你穷矮丑的)。

除非你有魔法,才能在魔法有效期内让所有的人对你看法一致地好,除此之外你会念菠萝菠萝蜜都没用(我没有宣传,这歌已经是世界名曲啦,哈哈,来,唱起来,菠萝菠萝蜜,菠萝菠萝蜜,带我去,带我去)。

难调的众口,不是伤口,只需要一张“创可贴”就能妥帖地搞定:不勉强别人,不是非要争个你对我错。这样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种善待,是熄灭一件事情成本最低的,消除误解的高效方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