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好人胡福林(1)

叱咤江湖十几年的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在2011年国庆期间成了当年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只是这次让他登上风口浪尖的原因远没有之前那么风光。

2011年9月20日23时,温州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胡明芬拨通了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电话。胡明芬向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证实了一个稍早前在网络上爆出的消息:信泰集团的老板胡福林失踪了。

信泰集团是一家创办于1993年的眼镜帝国,挺过了十几年眼镜市场惨烈竞争之后,变得日渐成熟。其旗下的自主品牌“海豚眼镜”已经成为中国眼镜行业最有号召力的品牌。

早期的信泰集团是胡福林从一个手工作坊逐渐做大的,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在眼镜行业的成功,信泰集团的资本也在不断增长。随着账户中数字的变化,信泰集团的投资步伐也越迈越大。2011年信泰集团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六大事业部的综合产业集团,其投资领域也延伸到了包括主业眼镜制造在内的进出口贸易、太阳能、房地产等产业。

在胡福林失踪前,信泰集团一直是温州地区银行信贷表中信用最高的企业之一。2010年,信泰集团的产值达到2.72亿,2011年1—8月,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产值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达到了1.25亿元,这样的企业规模在温州的民营企业中也算是佼佼者。

信泰集团的成功,也让它的老板胡福林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媒体和公众更是赠予了他“眼镜大王”的称号。

胡福林在员工中的口碑极佳,信泰的员工都很喜欢他。胡福林平时很关心员工的生活,为了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专门购买了一批健身用品供他们使用。信泰集团还坚持每年为员工加薪,即使经济形势不好,也只是调低加薪的幅度。正因为如此,信泰集团的员工都将自己的老板称作“好人”。

在更多同乡老板的眼中,胡福林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温州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坚毅、果敢,讲信用,重情义。信泰集团也被看作是温州第一代企业的代表:有极强的市场生存能力、良好的市场口碑、同行业中的号召力。作为颇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老板,胡福林经常被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邀请为座上宾,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眼镜大王”会出现财务问题。

可是2011年9月,就是这样一位温州民营企业的代表,却突然人间蒸发。手机、邮件、短信,甚至在媒体上公开寻找,任何方式都找不到这位不算低调的“眼镜大王”的踪影,人们唯一得到的就是网络上关于他欠债20亿元而出逃美国的消息。

9月20日,胡福林的手机开始关机。于是,万般无奈的公司执行总裁按照规定拨通了管委会的电话。

可是就在几个小时后的9月21日上午,胡福林却突然打电话给执行总裁胡明芬,表示由于企业投资过多,资金出现困难,现在其正在美国协调资金,让她维持好集团的运转。在此之后,胡福林又在长达20天的时间里杳无音信。

胡福林失踪的消息一经传开,信泰集团的门前就聚集了上百名债主,一些失去信心的信泰员工也开始离开公司。

当时信泰集团的总资产大约是12亿元,而纯负债将近8亿元,相当于其全盛时期将近3年的产值。

9月22日前后,各种报道中开始出现了信泰集团更为详尽的欠债清单,其中民间融资12亿元,银行贷款8亿元,每月仅利息就需支付2500多万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信泰集团的经营收入。

从9月23号开始,信泰集团的太阳能产业和相关投资停止,集团总部的部分中层、基层员工离职,总部部分职能丧失。所有产业模块中,只有眼镜模块继续运转,但是信泰集团的眼镜模块也是温州市政府最为担心的。

信泰集团的眼镜生产基地是温州地区最大的,有3个不同的厂区,员工总数达到3000人,一旦出现经营困难,将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眼镜生产需要大量的配件供应,信泰集团的配件供应商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企业。这些企业规模一般不过几十人,但是由于数量众多,其涉及的总人数可能高达6000余人,也就是说,如果信泰集团的眼镜产业出现问题,将会影响上万人的生活,如果考虑家庭因素,可能涉及的人更多。

由于眼镜配件的利润较低,大部分眼镜配件企业的生存能力都比较差。眼镜配件商的资金周转速度一般为3周,如果信泰集团不能及时交付货款,则意味着这些企业可能倒闭。

面对这样的情况,温州市政府不得不介入到了事件的处理中。温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进入信泰集团进行调研、协助安抚债主,同时协调商业银行宽限还贷时间。

2011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温州进行调研,对温州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重点了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给出了大量的指导性意见,很多人将这视作温州高利贷危机结束的标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