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雄得到消息后,杀了看守,逃奔杨玄感。
此时,各路隋军都在日夜兼程赶往洛阳,讨伐军处于四面受敌的不利境地。杨玄感接受李密、李子雄的建议,解除了对洛阳的包围,率军西进,扬言已经攻破洛阳,准备夺取关中。
弘农太守、蔡王杨智积(杨智积是杨坚的侄儿,杨广的堂兄弟)识破了杨玄感的诡计,决定将计就计,拖住讨伐军。当杨玄感率军来到弘农城外时,杨智积登上城头,大骂杨玄感。
杨玄感大怒,再加上当地百姓们都说弘农防守薄弱,而且有大量存粮,攻下此地,足以解决军粮问题。因此,杨玄感下令大军围攻弘农。
关键时刻,李密又站了出来。他认为兵贵神速,成事的关键就在于抢在隋军主力到来之前占据关中,一旦陷在弘农,前有通关,后有追兵,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
李密的脑子很清楚,他知道从一开始,杨玄感就选择了最坏的一条路:想攻洛阳,没有攻下,在洛阳周围耽误了很久,给了隋军回师的时间;打不下洛阳,四面受敌,只能趁关中空虚向西进军,否则就陷入没有根据地、没有补给的不利境地;向西进军,就要尽快拿下潼关,这是讨伐军唯一的机会。
可杨玄感还是把李密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连续三天猛攻弘农,还是没能攻下,这才引军西进。
正是这三天,断送了讨伐军的活路。
三天后,当讨伐军到达阌乡时,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率领的各路隋军追上。
杨玄感且战且退,一日之内,三次大败。
八月初一,杨玄感在董杜原列阵与隋军决战,大败,仅率十余骑逃走。杨玄感自知大势已去,就在上洛(今陕西洛南)让弟弟杨积善把自己杀死。而杨积善自杀未遂,和李子雄一起被隋军活捉,送往洛阳处死。杨玄感的兄弟们或战死,或被擒杀。李密则在乱军中逃脱,后来成为瓦岗军的领袖。
杨玄感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代表的却是很大一部分贵族精英分子的立场,这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杨广痛恨杨玄感,恨他让唾手可得的胜利再次远去,更恨他让自己颜面尽失。
杨广不甘心,比前一次还要不甘心,大隋并非没有攻灭高句丽的实力,只要高句丽不灭,这场战争就一直会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