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对林徽因非常满意,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说:“我也很爱徽因,我已经把他当成我的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老夫的眼力非常不错,徽因将会是我的第二个成功。”
可是林徽因的举动却并没有得到梁思成母亲的认可,年轻一代的这种行为使他的母亲感到震惊,传统的母亲不能接受她的“洋派”作风,她认为一个未婚的女孩子如此表现有点出格了,全然没有大家闺秀所应该有的矜持。在她看来,思成卧病在床,大家闺秀应该回避才是,一个还没有下聘礼的女孩怎么能如此不成体统!她认为,如果思成娶这样一个女人,他一定不会拥有幸福,她更希望和思成在一起的是那种大家闺秀似的女子。林徽因听说之后非常苦恼,可是她仍旧每天都来看望梁思成。
泰戈尔身旁的齐德拉公主
1924年四五月间,泰戈尔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讲学社把这位诗翁请到中国,当时讲学社的主持者是梁启超、林长民他们。徐志摩担当翻译,事先负责具体安排与联络,后来又全程陪同泰戈尔在中国的行程。
接待泰戈尔的是一个庞大的队伍,队伍中都是当时的名流,有梁启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范源濂、林长民等。当泰戈尔的火车缓缓驶来的时候,这些人或是西装笔挺,或是潇洒长衫,只有林徽因穿着咖啡色的连衣裙、米黄色的上衣,她站在那里,手中捧着一束红色郁金香,宛若仙人。
当头戴红色帽子、身穿长袍的飘逸老人泰戈尔出现在车门口时,林徽因难以抑制她那激动的心情。这个睿智的老人就是泰戈尔吗?他就像是一个神话,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神话,徐志摩用目光提醒,她才献上手中的鲜花。这一天,鞭炮声定格了历史,也让泰戈尔爱上了这个具有中国古典意味的欢迎仪式,他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拥抱的手势。
徐志摩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他翻译好泰戈尔来华的讲稿,精心安排好了行程。他们在一起可以高谈阔论,两颗热爱诗歌的心交融在一起。林徽因虽然没有像徐志摩那样奔放的感情,可是她的心也一直没有平静过,一直追随者泰戈尔的脚步。泰戈尔的那些诗作,她早已熟记于心,她盼望有一天能够见到她心目中的偶像,当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她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