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林家有女初长成(17)

她是从徐志摩诗歌中走出来的女子: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成了诗人心中永恒的素材和梦想的寄托,一个被诗人无数次理想化、诗化的女子,一个梦幻的女子。于是,诗人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心想之,梦望之。

然而,她的理性让她游刃有余地把握着“永远照彻我的心底”的“那颗不夜的明珠”。他哪里禁得住璀璨明珠的吸引,纵然一时追求不见成效,又哪能稍许收敛,只会愈加狂热。他对恋爱的态度是:“须知真爱不是罪,在必要时我们得以身殉,与烈士们殉国、宗教家殉道,同是一个意思。”

徐志摩对女人的态度,是完全和雪莱一样的。英国诗人雪莱的恋爱尽人皆知,他的爱不是这一个女人或那一个女人,而只是在女人的容貌声音里见出他的理想的美人。在徐志摩的诗歌里,在徐志摩的散文里,在徐志摩的所有文学作品里,他都在追求美,不论这种美是不是幻象,都是他理想中的美,如同他所追求的女子一样,是一种缠绵悱恻的幻象。徐志摩的爱是为了一样东西—他理想中的美人。 

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崇拜爱和美,但认为自由同样重要。他在林徽因身上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他幻想着,和她生活在一起,他就能达到自己创造力的顶峰。和这样一种前景相比,他对妻子张幼仪和幼子徐积锴的义务就轻如鸿毛了。

徐志摩把他的爱情献给他心中的女神,但女神赐予诗人的爱却并不对称。尽管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起漫步剑桥,和他一起谈论诗艺,和他一起出入剧场。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曾经描述过林徽因对诗人浓烈的爱:“她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对她的热烈情感所迷住了……对他打开她的眼界和唤起她新的向往充满感激。徐志摩对她的热情并没有引起同等的反应。她闯进他的生活是一项重大的冒险。但这并没有引得她脱离她家里为她选择的未来的道路。”

说起林徽因的才,自然绕不过徐志摩,尤其是文学诗歌方面。林徽因爱不爱徐志摩无证可查,但她的文学创作受徐志摩的影响还是有据可查的,说来徐志摩也可以算得上是她的文学启蒙老师。就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说,林徽因受徐志摩的影响非常明显。徐志摩的诗感情丰富,丰富中又有思维的跳跃,而林徽因的诗更加跳跃,充满丰富、活跃的想象力,有如她永远灵动活泼的个性一样。

林徽因了解徐志摩的想法,可是对于她来说,生命中的这一章已经结束,尽管这书中的内容让她愉悦,令人难忘,可是却不能翻回去重读。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 不过是人在长途旅程中来去匆匆的中转站 无论停留多久 始终要离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