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块试验田里,我加入了我自认为小咖啡馆必不可少的元素,那就是书。改造费用的三分之一用来采购我自己喜欢的近千本书(有小一半是二手的)。原来的昏暗暧昧的调子被我改造成了开放、明亮、温馨的格局。吧台就对着入口,每个客人进来都不会被忽略。客人和客人之间距离很近,一方面是因为店本来就不大,二来我认为小咖啡馆就应该便于客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像原来的那样阻隔,互相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
小咖啡馆开业基本都没有条件和预算去大肆宣传,两周下来,除了一些亲戚朋友,基本没有什么客人,生意惨淡。搭档着急了,恨不得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坐镇咖啡馆,因为她认为我以前做大生意,人脉会比较广,我坐镇就会呼朋唤友来照顾生意。对此我不以为然,虽然我也着急,但是我认为有这样一个过程太正常不过了,只要我们把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好了,我坚信现在的冷清只是在这个正常的过程当中。
我依然坚持只在周末才过去看看,而且每次去我都会耐心地和她聊三个问题:第一,即使每天没人进来,或者只卖一两杯咖啡,这样的状况我们能承受多久?答案很清楚,每月房租,水电,暂时无人工费用,加起来大概3 000元吧,那就是每人每月纯亏损1 500元,6个月呢,每人会需要累计支出9 000元,9 000元对我俩都还不算什么大数字,只当初始投资是8万8了好吧。这么一劝搭档就比较释怀了,一天没有人进来也不是世界末日嘛,店里这么多好书,放些好听的音乐,为自己煮杯咖啡,看书,或者东弄弄西弄弄,把细节收拾得更温馨,更舒适,让自己待着更舒服不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吗?
收拾累了,再来杯咖啡,然后窝在沙发里打个盹,一天没收入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我们的咖啡好不好喝?价格是不是不算贵?答案也是很肯定的,当时我自己不会烘焙咖啡豆,用的都是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店新鲜烘焙的豆子,一杯咖啡10元起,可谓物美价廉无可挑剔吧。
第三,你喜欢自己的咖啡馆吗?待在里面你觉得舒服吗?答案自然也是肯定的。既然咖啡物美价廉,环境舒适,还有那么多好书可看,主人呢,并无特别的租金压力,没有每天因为焦虑而苦着脸,天天都在悠然自得地等着迎接每一位客人。那么,暂时还没有什么客人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地方!
这么沟通下来,其实我自己的思路也更清晰了。小咖啡馆是小本生意,当然不可能去做什么媒体广告,于是我做了2000张5元代金券,标出地址,说明特色(新鲜烘焙,免费阅读和享受一个慵懒的下午之类的),请原来公司的同事帮忙,在咖啡馆周围5公里的范围内发放,目标人群20~40岁。代金券发完之后不久,和我预计的3~5%的有效率比较吻合,果然,一个月后,客人渐渐多起来了,因为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因,回头客也慢慢形成了。更有意思的是,媒体也不请自来替我们免费报道了,因为客人夸奖我们店的书选得不错,而武汉当时的确没有一间咖啡馆有这么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