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五十天“被落榜”李盟盟(3)

陈晓楠:这么多年第一次奢侈。听说你还喝了点儿小酒是吧?

李国新:对对对,心情畅快了嘛。我们就等着录取了。 2010年是河南省高考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的第一年。按照规定,考生知道考分之后,要在6月30日至7月4日期间,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填报、保存、提交志愿。如果考生在网上提交志愿失败,需要到招生办统一办理提交。

2010年6月30日,李盟盟来到村里的网吧填写了本科一二批志愿表,一本第一志愿郑州大学,二本第一志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因为她平常上网比较少,所以计算机操作不算太熟,志愿填报不顺利,志愿表没有按规定在网络上正常提交。于是,2010年7月7日,李盟盟来到县招生办采取补救措施,提交了纸质的志愿表。

原本以为这下万事大吉,就只等录取通知书了,可是李盟盟却始终没有等到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此,李盟盟感到十分奇怪,她的分数虽然没有达到一本郑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超过了二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肯定可以被录取。

等待了一个多月之后,焦急的李盟盟再也按捺不住,来到县招生办打听情况,不料却得到一个令她五雷轰顶的消息。她在县招生办微机室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的时候被告知:你的志愿没有提交,省高招办没有你的志愿。

不知所措的李盟盟第一时间给父亲打了电话。这天下午,李国新风风火火一瘸一拐地从村里赶到了县城。带着满腹疑虑,父女俩找到了县招生办的主任王富景。王主任告诉他们,可能是微机程序有点问题,志愿没提交上。

一听说是机器出了毛病,完全不懂电脑的李国新马上意识到,应该找个明白人来问个究竟。李国新:我们县上有一个亲戚,他对电脑很熟悉,于是我就请他替我们打听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微机员把孩子的志愿表放在抽屉里忘了提交了。

得知这个消息,李国新有了稍许的安慰。在他看来,既然只是工作人员的失误,责任不在自己一方,孩子上学还是有希望的。但没想到,情况并不乐观。

李国新:我们求县招办,我说你们给孩子一次上学的机会,我们供养孩子太难了,求你们帮孩子想想办法。

陈晓楠:县招办怎么说?

李国新:县招办说,这是政策的事,很难办到,不如你们去复读吧。我听到之后,我心……心情太悲伤了,太低落了。我们一家人多年的心血,你一句话忘了,对我们一家人的打击太大了,孩子的一生都改变了。要是没考上,我们也没什么太大的希望。可是现在孩子考上了,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前程,我们的心情,全家的心情……一句话,我们很难表达。我当时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家人好似从顶峰掉入深渊一般,整个精神都垮了,希望破灭了。一句硬邦邦的“这是政策的事”,给李国新迎头泼了一盆凉水。他无法想象女儿再去复读的情景,无法承受一家人希望破灭的现实。这个摔断腿都能忍痛熬过来的父亲终于熬不住了,第一次流下了男儿泪。

此后,为了圆女儿的大学梦,李国新拖着一条残腿往开封县招生办和市招生办跑了无数次,反映情况,希望能够得到解决办法。陈晓楠:你们去一趟县招办,好像要走很远的路是吧?

李国新:三十多里地。每天一大早我就出门了。

陈晓楠:你这腿能走那么远的路吗?

李国新:有时候搭(班车),有时候请别人送我(进城),离的近了我再走过去。

陈晓楠:等班车得等多长时间呢?

李国新:估计得一两个小时,还得一直站着等,坐的地方都没有。

陈晓楠:像这么跑,跑了多少趟?

李国新:跑了有二十来趟。由于事关重大,县市级招生部门把李盟盟的情况向省招生办作了汇报。信访工作人员告诉李国新,出现这样的事,在河南省还是第一例,相关申请证明等手续交到省里后,领导还要研究,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这番话,让焦灼的李国新看到了一丝希望,他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李国新:县招办王主任告诉我,这不是个小问题,他说农民供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你们把手续拿过来,看领导研究研究以后,是否能给孩子“开绿灯”。这时候我感觉有点希望了,心情也稍微好一点了。

不过,让李国新没有想到的是,领导这一研究就是很长时间,他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明确的答复。眼看着高校招生录取一天天临近尾声,李国新忍不住又着急起来,他又开始往招生办跑。

最后,在他的一次次询问下,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才告诉他,相关领导研究决定此事不予处理,理由是“如果给李盟盟开绿灯,就对其他考生不公平。家长的心情都能理解,但政策是政策,原则是原则”。陈晓楠:当时实际上你们已经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就是不予处理。好像是说,如果这个事情解决了,对别的考生不公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