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读了《中国青年报》上刘工昌老师《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一文,我非常理解刘老师的心情和情绪。但我绝对不同意他的基本观点。我认为,刘老师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危机在教育上的反映,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正常关系在师生关系上的反映。

我这里假设一个例子:一位本来非常爱学生的年轻女教师,有一天晚上她几个月大的婴儿突然发高烧,于是,她半夜起来抱着孩子奔医院,到了医院叫了很久不见医生出来,好不容易医生出来后却对她一阵呵斥:“吼什么吼?有什么大不了的?”然后很敷衍地处理了孩子的病情。等这位女教师回到家里,天已经亮了。头晕脑涨的她不得不赶往学校,在上班途中,因为心急而误闯红灯,警察过来自然又是一顿臭骂,然后是罚款。等她赶到学校大门,迎面是校长严厉的批评:“看看时间!为什么迟到?对不起,这个月的奖金只好按规定扣除了。” 我们设想一下,当这位心力交瘁的女教师来到班上,看到有几个学生正在打架,她将会怎样?十有八九她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平时不可能做出的有违师德的粗暴行为。然而,一旦这样,她将招来整个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有可能因此而下岗。是啊,这位老师是多么令人同情啊!由此看来,当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都处于一种“不顺气”、“想骂人”的关系之中,人们的交往便不自觉地开始了“恶”的循环。教师对学生的粗暴,不过是这“恶循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但是,当我们面对童心的时候,能不能让这“恶”的循环暂时中断一下?如果我们是从事其他工作的,我们把自己所承受的委屈倾斜在我们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上,虽然也是不对的,但似乎还是可以被“原谅”,因为这里的“对象”是成人。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有着稚嫩而纯真的心灵,他们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几年前看到的一则报道,说国外(好像是法国)的一家幼儿园里突然闯进一伙恐怖主义分子,面对歹徒,极度恐惧的年轻女教师想办法让孩子们把眼前的一切恐怖都理解为一场游戏。女教师的想法很简单:不能让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怖的阴影,尽管她自己正处于极端恐怖之中!这就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这个真实的例子与现在刘老师所说的情况当然不完全贴近,但人道主义精神是相通的。

都说教师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在物质方面的牺牲,或最多再加上体力甚至包括生命的付出,而没有看到,我们的教师在自己蒙受生活种种不公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地爱着孩子,不把自己所遭受的“恐怖”转嫁给孩子,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牺牲精神!可能我的许多同行会说,这样做不是太难吗?不是太苛求我们了吗?我说,对有些人来说,的确很难,但这是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