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同时,我也读了一些其他世界著名教育家的书。应该说,所有教育家的思想或多或少对我都有启迪。但通过比较,我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最富有个性特色,而且最容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与我国的主流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最根本的教育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具有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信念的共产主义新人,是苏霍姆林斯基也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其次,与中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传统观念有所不同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更注重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有利于人个性的发展。他十分注重在教育中注入尽可能多的人情、人道和人性,而这恰恰是长期以来的中国教育所最缺乏的。所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很容易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力量,感到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另外,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始终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普通学生的开放性教育实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对少数学生的封闭式研究甚至经院式研究。对中国广大的中小学教育者来说,无疑更有着可资借鉴的操作性。最后,与其他经典教育著作相比,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著作文体:将理论熔铸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之中,或者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教育个例,并自然而然地以极其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教育见解,既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染,又给读者以思想的冲撞。比起许多充斥着晦涩生僻术语的理论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当然会拥有更多的中国读者。
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仅仅凭这一点,他教育胸襟的博大和教育理想的崇高就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许多教育家(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思想理论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局限)。而在中国,我认为只有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苏霍姆林斯基相媲美,那就是陶行知。
近年来,不少朋友善意地和我开玩笑,说我“言必称苏霍姆林斯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狂热信徒”,而我从来都毫不讳言自己立志做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的忠实追随者。回想参加教育工作17年来的经历,他对我的影响的确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