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间接战略:制造迪拜危机打击欧元(3)

(二)欧元动了美元的奶酪

从2003年开始的美国房产泡沫形成,到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都遵循了这一过程。到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美元地位一落千丈。尽管美国威逼打压,但欧元问世以来,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全球欧元储备规模持续扩张。欧元问世的第一年即1999年,全球欧元储备总规模为2469.50亿美元,2007年末达到10822.76亿美元,2009年为12499.54亿美元,全球欧元储备增长了4.96倍。而1999到2009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由71.01%下降到62.14%。英镑、日元等其他货币所占份额基本没有变化,而欧元的份额由17.90%上升到27.37%,提高了9.47个百分点。美元失去的份额全部流入了欧元。尤其在2008年4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达到1.58∶1,欧元相比2003年累计升值58%。欧元屡创佳绩,美元持续疲软,各国央行纷纷抛售美元,欧元对美元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

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甚至有很多人预言欧元将会取代美元,登上世界货币的宝座。如果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中国都抛弃美元,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将土崩瓦解,美国将失去霸权并变成像拉丁美洲一样在外债中挣扎的地区性强国,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精英呼风唤雨、纵横江湖的风光将永久性丧失。

仅靠美联储降低利率、扩大流动性根本无法解决这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富差距过大,普通消费者无力还款。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结构无法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因此,美国唯一的策略只有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与地区。东方的中国在几十年中积累了巨额财富,是美国转嫁危机的首选,但中国具有独立的军事与外交政策,不会轻易屈服于美国人的淫威。

围棋谚语有云,东盘不亮西盘亮。尽管欧洲有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到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与美国次贷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相对而言,欧洲受次贷危机的打击要远轻于美国。欧盟一直致力于将中东石油经济整合进欧盟经济中,并以欧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毕竟欧盟与中东的贸易规模比美国的大得多。2005年7月,沙特阿拉伯货币政策署副署长公开宣称,今后将建立由6个石油产出国共同组建的阿拉伯第纳尔,该货币将与欧元挂钩。2006年,伊朗成立石油交易所,以欧元作为该交易所定价和交易货币单位。2009年9月,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朗将使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货币。伊朗中央银行调整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大幅减少了美元资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