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欧元的下马威(1)

(一)科索沃战争一石二鸟

1999年3月,美国主导的北约,在欧洲历史的伤口与火药桶--巴尔干半岛上开始动手,它以南斯拉夫联盟的塞尔维亚族对克罗地亚族的种族清洗为借口,对南联盟塞尔维亚发动连续空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巴尔干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经济战略价值。储量仅次于中东的里海石油输入西欧必然要经过巴尔干地区。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在巴尔干则尤为重要,是石油管道的必经之地。

在"二战"前,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穆斯林占当地人口的39%,其他都是塞尔维亚族。"二战"时,德国、意大利占领南斯拉夫,强迫驱逐塞族人,涌入了大批与德国人合作的阿族穆斯林。到1961年,科索沃中67%的人为阿族穆斯林,其他24%为塞族。由于阿族穆斯林的出生率远高于塞族,科索沃地区的塞族人口比例越来越低。到1991年,阿族穆斯林人口比例超过90%,科索沃成为阿族穆斯林聚居区。由于高生育率,阿族穆斯林人口结构非常年轻,近50%的阿族穆斯林年龄在20岁以下。阿族青年独立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对塞族人进行种族灭绝式大屠杀的科索沃解放军。

塞族领导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早先是美国的宠儿,曾严格贯彻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南斯拉夫所要求的各项新自由主义改革计划。美国人说他"看上去是一个经济自由派,有可能拥有更大的权力实行改革"。直到1998年3月,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都认为他是与美国"进行合作的正确人选"。1998年2月23日,美国巴尔干特使罗伯特·格尔巴德把阿族独立武装视为恐怖组织,以表示对米洛舍维奇的支持。但这种支持的前提是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可以在南联盟的任何地方派遣部队。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军事控制南联盟全境。对于这种丧权辱国的要求,米洛舍维奇理所当然地断然拒绝。敢犯强美者,虽远必诛。战争随之而来,结果亦为必然,美国大胜,南联盟一败涂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