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写在《百万庄财经评论》丛书出版之前(2)

(二)

我们处于一个喧嚣的时代。当下的经济理论界、媒体、舆论,用喧闹、浮躁来形容毫不为过。有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顾识,只为博眼球;有的是笃信“理论的力量在于彻底”,坚持一条道要走到黑;有的声称无法忍受当下的种种不公、不正、不平,为变而变,不知顶层设计为何物;有的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只讲世界观不讲方法论,最终只能流于纸上谈兵……

在这样的喧闹中,如何让人冷静下来,用理性思维,用建设性的对策,对转型社会提出可操作性的指导,做到闹中取静,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的民主进步、平稳转型作出贡献,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媒体人的共同追求。

当然,首先政府要带好头,科学执政,理性执政。治大国若烹小鲜。社会越是喧闹、杂音越多,越需要政府保持理性,在出台牵涉面广、事关国计民生的宏观政策时,不能闻风就动,不能出手过快,要冷静应对。比如,当前我们已经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一个既定战略,那就必须心无旁骛,若干年不动摇,正如马光远教授在其博文中所说的,“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更是中国财经决策当局最需要的”。否则,昨天是次贷危机,今天又有欧债危机,明天国内的月度经济数据又不好,决策当局岂不将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凡是目标明确的、社会有共识的改革领域,应做好顶层设计,不再拖延;凡是看不太清、社会还没有达成共识的需要改革的领域,可以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其次,知识界、理论界也要理性献策。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洗礼,知识界和理论界也成熟起来了,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未来走向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对策建议。这些声音是多元的,对提高政府执政水平、进一步开启民智,有很大的帮助。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这样的进步既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又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行的一种动力。它可以提高决策当局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更对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希望这样的理性思考越来越多。我们注意到,近期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讨论热点是“注重顶层设计还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争论就很有意义。遗憾的是,当前,口水仗多而理性论战少,我们看到的论争,不少是炒作,是泡沫,是舆论的虚假繁荣。一些著名学者,高调地为明显不合情理或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作辩护,有的甚至明显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这也是滥用权利的一种表现,是喧闹,是噪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