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靠吗(3)

文化上的原因也加大了统计难度。国家统计局不是国税局,也不是公安局。由于多种原因,国家统计局很难收集到翔实的原始信息。早在“大跃进”时代,在自留地耕种庄稼的农民为了逃避生产大队的稽查,往往都会上报虚假数据。五十年后,中国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小企业一般都会有三本账——一本给税务局看,一本给投资者看,还有一本供内部参考。而富人阶层则拒绝透露通过行贿获得的收入。接受调查的人群不愿向官方统计人员如实上报信息的确加大了国家统计局的工作难度。

最后,原本只是很简单的统计方法,但国家统计局及其他负责编制经济数据的政府部门却神神秘秘地不肯向外界透露,仿佛他们守护的不是统计方法,而是原子弹仓库地址。和前几年相比,重要数据统计方法的透明度问题已有很大改善。以2010年为例,中国在发布私营部门薪资数据的同时,也公开了详细的调查方法,并针对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展开了讨论。但重要数据的详细统计方法等关键信息仍未公开。譬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各类商品的权重,这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开信息,外界也很容易据此核查官方数据的可靠性。但在中国,由于国家统计局没有对外公布权重,因此就不可能判断指数的变动到底是因为物价出现波动,还是因为计算方法作了调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市场对CPI数据缺乏信心,以至于在某些月份,数据发布前市场都会出现两个版本的传言,一种是实际CPI,另一种则是国家统计局即将发布的数据。由于国家统计局及其他机构拒绝透露数据计算方法的关键细节,外界质疑数据的可靠性也就在所难免。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实际情况是,今日中国的经济数据绝不是由政府一手遮天、任意炮制的。数据不仅越来越可靠,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当然,其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准确把握复杂万变的中国经济形势存在难度,调查方法不够完善,民众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心,有些数据也的确存在政治敏感度。统计系统绝对不是尽善尽美,有的数据可靠程度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没有一项是瞎编乱造出来的。这从GDP数据发布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混乱场面就可以窥视一斑,而且,数据发布后的第一时间里立刻达成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尽管数据本身存在缺陷,但这毫不妨碍市场作出反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