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战场

开辟新战场

日本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情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情报甚至成了日本崛起神话中关键性和确定性因素。

日本很早就建立了学习型社会,其目的是为了搜集情报,振兴经济。这样的进程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开始了,而且一如既往地持续到现在。

情报系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制定情报的规划与目标,即订立情报所服务的目的以及方向。有了具体的框架和指标以后,才涉及情报的搜集和整理。

搜集和整理情报不是简单的事,因为情报存在着真伪和不对称性,因此需要拥有强大的学习和观察能力,才能从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这既是系统的工程,也是个需要思想和智慧的过程。

日本人擅长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往美国和欧洲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人员突破了1万人,为此日本政府及企业不惜花费近25亿美元。然而,精明的日本人绝不会算错账,更不会做赔本生意。他们深知投入和产出之比应该最优化,而投资情报是最佳的捷径。

25亿美元,不足美国科研费用的1/10,却搞到了当时西方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涵盖很全面,涉及各行各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这么算下来,日本人这笔情报投资真是太值了。

这种情报投资不仅是政府行为,各种大型企业、商社也通过派员到国外,搜集和获取跟技术和工艺有关的情报。企业派出去的人员往往是以留学生、研究生或访问学者的身份;他们个个善于观察与学习,能够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情报,而且是合法的。

日本人情报活动是“海盗式的”。在不计其数的“拿来主义”行动中,留学进修人员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美国一位资深的观察家曾描述说:“每天在羽田机场的离境登记门前,都排着成群的技术进修和考察人员在等待出国,以从事长期的调查活动。”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留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振兴国家经济的使命。他们每到一国,便在当地广交朋友,就像一块吸铁石,不但吸来了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也吸来了持续的人脉,为日后建立情报网络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头几年,日本企业界是一段困苦时期。战争创伤尚未恢复,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就连大企业的董事长都以冷饭团充午饭,更别说普通的工人了;但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公司仍会提供经费,把员工送到国外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点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不仅如此,日本人的学习能力还体现在公司内部。以日立公司为例,它订购的报刊多达3000种,其中来自国外就2000多种。西方国家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统统瞒不过日本企业家的法眼。

还有一例可见证日本人善于学习和重视情报。日本最大的报纸叫《读卖新闻》,每天可发行2000万份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中国中央级媒体单日的发行量总数。

由于日本重视商业情报,各种职业间谍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大地崛起。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驻日本记者说过:“仅在东京,就有380家专门窃取企业秘密的侦探机构。产业保护学院,这是一所公开宣称为日本各公司培养间谍和反间谍人员的学校。工业间谍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现实,然而折射出日本神话再度演绎背后的决定性力量—情报力的继承,发扬和延续。

此外,日本疯狂的情报活动令它的太上皇美国很不愉快。

美国联邦调查局向企业主管提供的不定期刊物《FBI的警告》里经常有一则重要的告诫:在与日本公司打交道时,都必须密切注意其“情报窃取意图”。在赴日本进行商务谈判时,也必须加强防范。

这说明美国再次感受到了日本凌厉的锋芒,只不过变换了形式,以前是血流成河、灰飞烟灭的珍珠港偷袭战,现在是无处无时不在的日本情报大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式战争。其实号角早就吹响了,只不过日本人吹响的是经济腾飞的号角。

很多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是:他们彬彬有礼,虚心好学。在你面前永远是个谦虚的好学生,一脸的恭敬,施不完的礼数。转眼就变了面孔,像贼一样大张旗鼓地从你的口袋里掏走他们想要的东西。当你要制止他们的时候,已然晚了。

可以这么说,“二战”以后日本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新兴工业,几乎全盘来自国外。特别是转子发动机、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都是在联邦德国、美国接近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情报这条捷径,日本抢先占领了国际市场。到头来,德、美反倒要进口日本的新产品。这绝对是可笑又可怕的一幕。

有这样一组数字: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25.5%;

1975年,日本奋起直追,将比例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逼近美国,为97.6%;

1986年,日本超过了美国。

这是一个完美的轨迹,同样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日本在“二战”的废墟上再度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

直到2009年,日本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样的奇迹是日本情报力量的胜利。军国主义神话最终败绩,而情报大战所创造的奇迹却永远占据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日本的成功让世人牢记住一个词汇:情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