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何失去大陆(2)

谁也没想到,仅仅3年,国民党政权和军队就土崩瓦解了。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每提及此,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从电影上可以看到,国民党将领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开会的时候军装笔挺、将星闪耀;而解放军干部军装破旧,开会时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土里土气的“共军”,怎能把正规的国军打得落花流水?过去我们说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不得人心,但打仗的人心里明白: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半点犹豫。在战场上,双方都是真刀真枪。一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整个战争的结局不会是偶然的,其中必然有几个方面是共产党能做到,而国民党做不到的。笔者根据这些年的研究,提出以下4个观点--

谁能集中优势兵力

共产党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前进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军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有守土安民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军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部队就越分散,可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随之逐渐减少。共产党则不同,战争开始,军队大踏步后退,但兵力没损失多少。例如,1946年5月四平之战后,杜聿明率国民党王牌军大举进攻,林彪部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当时林彪作了最坏的打算:放弃哈尔滨,带着部队到北满打游击。但国民党军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杜聿明、蒋介石都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好停下来。

过了一年,解放军开始反攻了。蒋介石则处于被动局面,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1948年3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先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守卫。华野用3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天就打下来了。当时南京在开“国民大会”,河南的国大代表连夜跑到总统府,下跪痛哭,恳求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蒋介石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等着粟裕,明知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也得执行命令。国民党报纸发布“国军收复开封”的消息时,粟裕却绕到邱清泉的背后,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了。这样的战例很多。待蒋介石终于醒悟过来,将部队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却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的兵力已占优势。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这个道理?当然懂,但他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