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和其他

[延伸阅读] “虎妈”、“猫爸”和其他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因在其著作《虎妈战歌》中描述自己是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如: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等,而引出家庭教育大讨论。

与之相应的是“猫爸”,猫爸成了“对孩子采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亲”的统称,他们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典型代表人物是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

虎妈和猫爸的故事不必详述,我们身边此类型人物不在少数,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也能发现有许多虎妈和猫爸的影子。

从教育大环境来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为了将孩子送入一所好学校,家长不惜作出金钱和时间的牺牲,如果没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或说得出去的特长,正常进入“好”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重点中学、大学与普通中学、大学的差距有目共睹,每到中高考结束,一张张的录取通知书标明了学生们的去向,不争的事实告诉家长,把孩子送到什么样的学校,他们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而虎妈和猫爸也同样以孩子进入哈佛、耶鲁等名校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另一方面,从总体看来,受较多教育的人士往往就职于重要岗位,薪金普遍较高。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中国人普遍崇尚家庭教育,期待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要达到此目的,每个家庭各有各自的理念,指导思想不同,操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许多成年人的“问题”,总能从其原生家庭中找到相应的原因。一、孩子是家长绘画板

单位举办联欢活动,孙女士看到同事们多才多艺的表现,就后悔当年听不进父母的话,学小提琴半途而废,现在无一技之长。她发誓自己有了孩子,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让孩子在才艺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转眼孙女士就做了妈妈。从孩子2岁始,她带着孩子学习跳舞、唱歌、乐器。4岁时有机会开始表演,也竞争到了参演某儿童用品广告的机会。从此,孩子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孙女士心花怒放,才刚刚几年的时间,她已经开始有收获了。但是最近遇到表演,孩子就脾气大发,在舞台上的表现也越来越不到位。孙女士不允许即将到手的业绩泡汤,在好心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对心爱的孩子动了武力。没料到,这一招不仅无效,孩子的表现更糟糕了。以至于孩子说出了一些她无法接受的狠话:“去死吧!”“恨死你了!”

孙女士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希望于孩子来实现。任何一项成绩的取得,都需要家长与孩子付出汗水。幼小的孩子今天的兴趣,也许明天就转变。到底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没有兴趣,还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如果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加给孩子,即使孩子迫于恐惧而不得不为之,这种强迫在未来是否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也不得而知。二、自由放任

张先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一路直通车取得了博士学位,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当他为人父后,发誓不会像他的父母严格要求他一样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他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当别的孩子已经开始“早教”时,他让孩子尽情地玩,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也表示无所谓。在小学三四年级,孩子出现不及格也未引起他的重视。老师约他谈话时,他的理论与老师观点对立,张口闭口要给孩子最充分的自由空间。张先生的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几年后孩子成绩太差与高中无缘,过早地进入了社会。现在,孩子抱怨父亲为何当初放纵自己的行为。

一些高知群体中的家长,不乏持有张先生这样的教育观念。看似张先生拥有西化的教育理念,张口闭口谈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允许孩子快乐成长。而事实上,他的教育方法仅仅停留在对父母教育方法的反抗上,是从一名“被管理者”转化为“不管者”。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不引导和无规则;看似民主的家庭环境背后,隐藏着缺少责任感的父亲。三、以成绩为焦点

刘女士在同事们面前,一向表现出以女儿为骄傲的高姿态,每每谈到孩子教育的话题,她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告诉大家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同事们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充满羡慕嫉妒恨。但事实就摆在那里,刘女士的女儿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上的都是顶尖学校。从孩子3岁始,休息日刘女士大多是在陪孩子上辅导班中度过的。为了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她很少带孩子去游乐场,家中也没有多少玩具,尽可能避免孩子玩疯了。当孩子选择初中时,刘女士递给学校的孩子的各种证书比一名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还厚。终于女儿博士毕业了,进了一所科研机构。按说女儿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她的个人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相亲无数,但总是见一面就没有了下文。男方对女方的评价是:太土、缺少生活情趣、不会沟通、情感麻木……

现在刘女士开始后悔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了对其其他方面的培养。刘女士原以为女儿读完博士,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就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了,而女儿的婚姻问题又成了她最头痛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尽管做学生时,应以学业为主,但同时家长仍需兼顾对其情商等方面的培养。当把成绩作为唯一焦点时,要么孩子可能反抗,认为家长不近人情;要么被家长训练成读书机器、一台书本复印机。

关于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7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1%的人赞同虎妈严格教育孩子的方式,37.7%的人持相反态度。从这些数字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支持虎妈的教育方式。

但是,我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强硬的教育方式可能引起孩子的恐惧、不安、缺乏主见,或者强烈的叛逆。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家长的性格差异较大,对不同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也能够通过一些统计数字了解科学的方法。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成立了“专攻北大”——北大学生素质养成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向北大学生及其家长发放回收了总计16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当孩子不听话时(特指对父母家庭教育的具体意见持回避、反对与抗拒态度时)86.8%的家长能够耐心理智地倾听孩子的意见。12.2%的家长想方设法或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父母在精神上的信任、理解与关爱”被北大学生列为其考入北大的最主要原因。超过80%的北大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有波动的时候,不仅没有一句责备、焦虑、埋怨的话,反而想方设法地温暖关怀、积极鼓励孩子,或冷静分析,帮助寻找原因,这时家长的积极作用也就能够体现出来了。在访谈中我们仅发现一位同学谈到自己是“被家长打入北大”。

虎妈的教育方法是一个特例。人的一生,不是进入某一所著名高校就终结了,后面的路还很长。在我看来,只有当一位家长的教育方法穷尽之后,才会采取打骂、侮辱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设定必须的规则,培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教给孩子学会选择,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