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肇
韩寒几乎从来没说过他的童年,好像一生下来他就十三四岁,足以给爹妈添堵、给老师惹祸并让一干漂亮女生夜不能寐了。他的经历跟林雨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十七岁开始正式的作家生涯之前也很少有别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借鉴,因此我总是把青春期的韩寒与《三重门》里的林雨翔弄混。那个年龄很容易被称为叛逆,而到了今天则容易被视为谋反,但韩寒自己总是归结于嘴巴太大。比如在我跟他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韩寒,昨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你怎么没去啊?
——在赶着试车。可能组委会怕我嘴巴太大乱说话,故意安排我这时候试车。
——韩寒,你要是没开赛车而进了足球圈,估计也得被拉去打假球吧?
——不能。钱少了收买不动我,钱多了我嘴巴大肯定要出去说。
韩寒的嘴巴是够大的,大到连奥巴马来访问也想跟他聊聊,大到回头他就把这事儿告诉我了。然而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你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我,但是我会有自己的新闻原则。比如说车手带老婆或女朋友或时而带老婆时而带不同的女朋友来比赛,从来没有谁拿它当做新闻去炒作,所以韩寒在赛车记者面前基本上都能坦然自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必担心被人家给整到版面上去。
这样过了七年,菜鸟韩寒成为了年度总冠军,辍学青年成为了年度人物,也到了把他的故事整理出来说给大家听听的时候了。恰巧我也是从2004年开始经陆鸣尧引路介入中国赛车运动报道的,而且还特别关注赛场之外的韩寒,还恰巧也会写字,便责无旁贷。路金波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门“韩学”,那么此书愿意承担记载韩寒成长生涯相关资料的责任,即使只能打上“仅供参考”的标签。对于广大韩迷来说,收藏一本就等于留了面记载青春岁月的镜子,看着封面上的韩寒,映照的是自己的岁月刻痕。你会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迷恋一个人,期待着他的点滴信息。
因此,本书最重要的是总结韩寒的创作生涯,从文学的角度看待一个畅销书作家的成长道理。关于韩寒的赛车过程,本来不想多写,毕竟日程生活中关心他的人会读到相关的新闻,但是在看了《赛车总动员2》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写。尽管那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动画片,但是里面有厚重的文化和精神,足以让那些拿赛车运动当傻子豁命的质疑者找到答案:他们为什么要去冒险?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不是更舒服吗!
现实就是一堵墙,墙上开满了狗洞,韩寒只要肯妥协一点点,就能过上更富裕、更主流的生活,甚至像七十年前的高尔基、四十年前的郭沫若那样当上“旗手”也未可知。然而韩寒宁死不屈,绝不低头,我想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以前的旗手们都不开赛车,不会理解一个成天以冒险为乐的人为什么时刻抗拒安全车的带领?日近长安远,因为不同的人一辈子都跑在不同的赛道上,即使偶尔非常接近,但永远也不会同路。韩寒理想的赛车,就是在危险到几乎失控的边缘驾控着自己的线路。世界太大,韩寒太小,缈小得如同凡尘中的一粒砂,脆弱得如同三九天的草根。
是的,我们都是草根,我们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穷得像茶傲得像兰。如果你懂得海明威所谓丧钟为谁而鸣,就应该知道韩寒在为谁写作,他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桀傲不驯,危险驾驶,百折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