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先对“亭长”作个介绍。
“亭长”是什么玩意儿?
亭长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官名,秦帝国实行郡县制,第一级行政单位是郡,第二级是县,第三级是乡,乡下边才是亭,亭下边还有里。一乡有十亭,每亭设有亭长,算起来,亭长和今天的村长是一个级别的干部,属于基层干部。
另一个就是说说当时做官的途径和选举制度。
那时没有科举,想做官,一般有几种途径,第一种,你这个人确实有几把刷子,然后经过别人的推举你可以去做官;第二种,你自己认为你很有几把刷子,但是没有人推举,那么你可以选择毛遂自荐;第三种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俗称“走后门”,不过这是需要关系和很多“米”(money)的。
刘邦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亭长。虽然官不大,但也是吃公粮的。是个公务员了,说明他还是很上进的,干什么都要从基层干起嘛!起码现在也是这样的,要慢慢来,不要慌。
刘邦,机会等待着你。
我相信,刘邦的这份工作是靠实力得来的,因为他也没有钱。
【愿望】
对于亭长这份工作,他干得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更重要的是,他结交了许多衙门里边的人,而这些人都是他的上司。其中一个叫萧何,另一个叫曹参,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的大名,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当时萧何是县衙的主吏,而曹参是狱掾。这两个人官比刘邦大许多,刘邦能认识这些人,首先要肯定刘邦的交际手腕。另外,更为奇怪的是,这两个人对刘邦表现出来的并不是那种上下级之间的关心,他们对刘邦敬重有加,而且很照顾刘邦,有肥差,一定会想到刘邦,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后台。
一次,县衙派人到咸阳出差,当时咸阳是帝国的首都,要知道,能去咸阳逛一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不用自己花钱,完全公费开支。这件肥差落到了刘邦与几个同僚的头上,但很明显,那几个同僚的命就没有刘邦那么好,在萧何发放差旅费时,其他每个人只得了三百钱,而刘邦享受特殊待遇,萧何给了他五百,比别人整整多出了两百。
可以说,萧何是一个绝对的投资天才,因为他多出的这两百钱在几年后会给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此刻起,他已经认识到刘邦这只潜力股,他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